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泥土地里的文明对话:一包花生见证中非青年的成长传奇

泥土地里的文明对话:一包花生见证中非青年的成长传奇
2025-10-09 10:57:58 来源:今日热点网

金秋十月,我收到了一份值得我骄傲并且令我非常感动的礼物——一包花生。这不是普通的果实——每一粒都凝结着亚非大陆智慧的交融。

图为中非人民一起播种收获的花生

当我把金黄的花生捧在手心的那一刻,看着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张潆心发来的他们高高兴兴晾晒花生的图片,我同他们一样开心地笑着,眼睛却禁不住湿润了。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收获花生场景)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右二为苏小营村支书关社堂,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晾晒挑拣花生场景)

回溯今年那个浸透汗水的五一假期,在燕赵大地苏小营村一位农民的田地里,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提供的花生种子,经由中非学子、青年编剧崔书源和苏小营村支书关社堂布满老茧的双手共同播撒进土壤里。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右二为苏小营村支书关社堂,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 (完成花生播种后的合影)

身为编剧的我做农活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俯身播种花生,中国和非洲的研究生们以及村支书都主动给我做示范,那份热情与淳朴深深触动着我。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左二为青年编剧崔书源,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 (播种花生场景)

更令我震撼的是在学生们中英文“互相串台”般愉快地交流中和村支书毫无违和感的当地方言“插播”中传递给我的花生破土哲学。花生的种坑不能挖太深,因为花生发芽属于子叶出土型发芽,也就是说,花生幼苗破土时,会带着两片肥厚的子叶一起钻出地面。这比那些子叶留在土里、只将嫩叶送出的方式需要耗费更大的能量,也面临着更艰巨的“破土”任务,不仅需要战胜外部土壤的重压、黑暗的环境和气候的波动,还需要完成内部突破种皮、动员营养的自我革命。正是这些内外部的“压迫”,激发了种子生命力的全部潜能,最终实现那看似柔弱却无比坚韧的“破土而出”。

图为破土的花生幼苗

“花生破土需要顶开两片肥厚的子叶,就像年轻人突破成长的桎梏。”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蹲在田边指导时说。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徐凯。(焦小强副教授在向学生传授种植技巧)

一届届中非科技小院学生们的蜕变印证着这句话。自从五年前,我在一则新闻上看到中非科技小院的报道,便跟中非科技小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年间,我曾无数次看到姑娘们从初来时皮肤白得能掐出水、说话总垂着眼的小丫头,变成晒得发亮的小麦色脸膛、站在田埂上就能自信开讲的“小老师”——教老乡认虫情的手势利落得很。看到少年们从连鞋帮沾土都要擦半天的城里娃,熬成裤脚糊着泥浆也顾不上,一头扎进玉米地查虫情、蹲树底用废肥袋垫盹的“泥腿子”。看到非洲留学生从借助翻译器比划着问农事,到能操着流利汉语给老乡讲嫁接技术,蹲在田边用越来越工整的汉字记日志的样子;看到中国学生从前开会直往人后躲,到如今站在国际论坛上,用英语讲起抗旱研究时眼睛发亮的模样……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满脚的田间泥巴是她最美的勋章)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小麦采样场景)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土壤采样场景)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右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规划讨论场景)

图中驾驶员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高馨月,后排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龙泉,后排右一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助理欧亚鹏博士。(驾着科技小三轮下地时的场景)

然而,每当那些学生因为这些蜕变而获得赞扬时,他们几乎都会感念师恩,谢农传艺。他们总爱跟我讲那些闪着温度的往事——田埂边蹲成一行行小泥人,老师们手把手教他们辨土色、调肥方;风雨里,老师们深一脚浅一脚查访小院,裤脚沾着泥浆也要掀开门帘看学生们的被褥够不够暖;为了给学生们凿开看世界的窗,老师们更是牵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多国农业名校搭起合作的智慧桥梁;学生创业时,老师攥着启动资金的手比他们还紧张,说“别怕赔,我们给你兜底”;生病躺床上时,床头突然多了碗温热的鸡汤,农民大娘说是“学生娃辛苦了,家里新熬的,补补元气”……

图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创新创业国际培训班的合影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举办“科技小院体系化建设国际研讨会”合影

图中左一为中国科技小院博士生董治浩,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侯玉林,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张卫峰教授,右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其他人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暑天查访学生防暑落实情况)

图中主要人物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左二为苏小营村支书关社堂,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Yusuf Willard。(村支书在教非洲留学生平整土地的技巧)

而当我坐进学生们口中的那些老师们的办公室,听老师们说起最珍视的往事,字里行间全是滚烫的传承。中非科技小院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焦小强副教授摩挲着旧笔记本,声音放得很轻:“张福锁院士、江荣风教授是中非科技小院另外两位主要负责人,当年他们把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往项目里推,自己扛下所有压力……”说到这儿他忽然笑起来,“他们让我们这些后辈真正明白文明互鉴,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在泥土里种下相互尊重的种子,努力帮助每颗种子找到破土的方向。”说到此处,他微笑的眼角纹里都漾着蜜——定是又想起某个学生捧着奖状冲进科技小院,农民握着学生的手夸“比亲闺女还顶用”的模样。那笑里,是看见自己当年被托举的影子,正托着更年轻的种子往上长。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右一为青年编剧崔书源。(青年编剧为收集创作素材的访谈)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Francina Lerato Kuwali,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Petronella Kasinja。(农民们称赞非洲女留学生农活干得好)

与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师生们同行的这五年里,我多次实地走访不同的科技小院,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同劳动。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Yusuf Willard,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左四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 左五为苏小营村支书关社堂,左六为青年编剧崔书源,左七为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右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Brenda Viyuyi,右四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佘宗港。

图中左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佘宗港,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副教授,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Magret Simisi,左四为青年编剧崔书源,右三为前衙村支书龙书云,右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温静兄,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Petronella Kasinja。

图中左一为青年编剧崔书源,左二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潆心,左三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Wilfred Mugwe Mugacha,右二为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肯尼亚籍留学生David Karue Mwangi,右一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张浩。

图中左一为曲周果农,左二为青年编剧崔书源,右一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杨普云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杨普云博士巡访河北曲周果农)

从一开始单纯的好奇,到越了解越放不下,再到后来下定决心写一部与中非科技小院相关的戏曲剧本。推着我一直向前走的不只有自己对创作的热爱,还有中非科技小院对人无比宽广的包容性,更有对那份跨越山海的师生情的敬仰。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从来都是双向的潮汐:前浪把后浪推上浪尖,后浪又带着更亮的星光,去温暖下一片海域……

捧着黄澄澄成熟的花生,我完成了关于中非科技小院的剧本《一路生花》的初创。已经从科技小院顺利毕业并前往国外继续深造的学生高馨月微笑着问道:“崔老师,您给我们写的剧有一天会不会到罗马演出?”非洲留学生大卫接着说:“要去非洲演出。”“我努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带上你们爱骑的科技小三轮去见你们。”然后我们三人哈哈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新成长故事的期许,而他们的老师焦小强副教授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微笑,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开怀笑闹……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