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感觉舒适,明天打算出院。”7日,来自广西的脂肪瘤患者莫女士对退休专家武连生教授表示感谢。手术后,莫女士恢复得比预期更好,正是得益于术中使用了武连生发明的手术装置。

退休前,武连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退休后,他在一家医院开设专科工作室,继续从事脂肪瘤治疗工作。工作中,武连生注意到,在麻醉手术中,医生需不时腾出手进行按压,手动把控给氧面罩,影响病情观察,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和患者、医生反复交流后,武连生不停琢磨,尝试设计出专门用于固定面罩的“智能手”图样,他找来塑料软管、鱼骨线和机械配件等,进行制作并持续,由他研发出的“一种麻醉面罩固定装置”已申请到专利,并已投入临床使用。
记者看到,这一形似手臂的固定装置由固定头、伸缩臂、基座组成,医生不再需要手动把控面罩。

武连生的同事柳春明告诉记者,作为麻醉医生,他在手术中用上这款固定装置后,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尤其利于颌面特殊的患者,极大提升了患者在术中的舒适度。如这项专利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会让更多患者受益。
记者得知,此前,武连生教授团队还拥有另外三项国家专利——“多发性脂肪瘤吸除器”、“手术台侧卧位肩膀防压垫板”和“医用无毒粘合剂”,四项专利共同构成一套微创手术支持系统,可以在针对多发性脂肪瘤的微创手术中,从麻醉保障、体位保护、病灶吸除、创口处理方面均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医生,可以持续从临床上找痛点。”74岁的武连生喜欢钻研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上的各类设施,通过在日常工作中获取灵感,他已经申请到14项专利。他曾作为第18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远赴阿尔及利亚,他发明运用的“网状植皮技术”在当地患者中获得一致认可。
武连生告诉记者,作为医生,他关注得最多的是患者的感受和医生的需求,减少预后问题,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手术安全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患者更加舒适安全,让更多小发明惠及更广泛群体”。
责任编辑:kj005
[中国,福建,11月7日] 以“华为坤灵,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坤灵中国行2025·福建站活动,11月7日在...
[中国,福建,11月7日] 以“华为坤灵,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坤灵中国行2025·福建站活动,11月7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