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 - 16日,北京外国专家大厦迎来了一场行业盛会——"2025中国企业规模化敏捷生态大会"。大会以“聚势共生、智践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汇聚了来自汽车、航空、互联网等行业,包括东软集团、科大讯飞、联通数科、蔚来汽车、一汽、中航信、中兴通讯、OPPO、中软国际等在内的多家领军企业代表。会上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企业规模化敏捷实践白皮书》正式发布,与会嘉宾共同为白皮书发布剪彩,标志着这一行业指南的正式亮相与生态共建的启动。这是中国首部聚焦"全球框架与中国实践深度融合"的行业指南,旨在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行业面临深度变革,敏捷实践遭遇挑战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处在历史性拐点。技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商业逻辑,但许多企业面临"技术之体"日益强健而"组织之魂"难以同步的挑战。白皮书通过近200份企业调研数据揭示,规模化敏捷实践在中国企业中存在三大困境:源自西方的方法论与中国管理范式存在文化冲突;企业仅在研发内部实施敏捷,形成"局部敏捷,系统僵化";AI时代敏捷的价值受到质疑。
白皮书核心内容:中国式规模化敏捷新范式
本次白皮书突破了传统理论框架的局限,深度剖析了九家行业标杆企业的实战经验。内容涵盖从战略规划到团队执行的完整链条,特别聚焦于AI赋能下一代规模化敏捷的实践探索,白皮书提出了"文化适配-组织重构-能力建设-技术赋能"四维模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一模型不是对西方框架的简单复制,而是从中国企业的实践智慧中结晶出的行动路径。

大会精彩内容:跨界交流与实践分享
2025中国企业规模化敏捷生态大会为期两天,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议程内容,嘉宾阵容涵盖国际专家与企业一线实践者,旨在为参会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杰先生对大会做了开场致辞,他指出当前企业正面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历史性拐点,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敏捷管理由此升华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核心,其价值在于推动组织从僵化的执行者转变为灵活的机会捕捉者。而要实现真正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将敏捷实践从单个团队扩展至整个组织,通过规模化敏捷打破部门壁垒,并借助与AI的深度融合,最终锻造出面向未来的组织韧性和创新活力。

白皮书总编李建昊先生提出,中国企业在推行规模化敏捷时普遍陷入“本土陷阱”、“边界困局”与“价值困惑”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困境,白皮书首次提出以“AI破局”为核心的新范式,其标志是持续的人机协同、自组织的AI智能体网络以及敏捷与AI的生态化融合。这一思路得到了本土头部企业案例的实证支持,旨在为中国企业共创一套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法体系。

SAI专家SAFe院士Harry Koehnemann先生, 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SAFe框架的最新演进,聚焦重新构思的全景图及其在解决复杂业务问题上的新视野。他介绍了全新的AI原生战略举措,并通过企业案例详解如何针对特定组织配置SAFe,帮助大型系统构建者实现更快速、可预测的高质量交付。

熊典先生作为飞书项目基础产品负责人,分享了字节跳动如何通过飞书项目实现组织敏捷与业务创新。他指出飞书项目通过OKR对齐视图确保战略目标穿透到执行层面,解决了多团队目标不一致的痛点;依赖可视化工具有效减少了跨团队延期,将不可视依赖导致的延期从55%降至15%。此外,AI字段和周报功能每周为项目经理节省5小时人力,体现了智能化工具在流程优化中的价值。

一汽红旗研发效能负责人苏威先生分享了“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破局心得,通过“守破离”演进模型与四维落地框架化解智能座舱研发的协同难题。轻量级刚性实践如固定迭代节奏,助力需求吞吐量提升50%以上,体现了“从小事立规矩,以实效赢信任”的敏捷哲学。

科大讯飞研发总监贾振洋先生以智能座舱开发为例,解析如何通过SAFe框架整合语音、大模型等异构团队。其团队借助PI规划与系统演示等实践破解依赖管理难题,将座舱关键体验优化至业界领先水平,实现了从组织协同痛点向业务价值的成功转化。

东软集团质量与效能中心主任殷坤先生分享了万人研发组织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破解规模化敏捷落地难题。他重点介绍了分层效能度量体系的建设,以及如何利用AI技术对非结构化项目成果物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客观与主观相互印证的多维度效能评价。

中国航信研发中心质保负责人王宇先生分享了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的非功能需求赋能体系构建之路。该体系通过质量模型和知识库将非功能需求工程化,并结合BDD自动化验证、混沌工程等多环节测试实践,为大型关键系统提供可靠保障。

中兴无线研究院AI研发提效负责人聂旭飞女士提出“ICD研发范式”,推动研发从人力密集向智能协同升级。他比较了人与AI在速度、并发性上的差异,强调形式化规范(如SPEC驱动)可降低需求歧义。中兴通过样板间项目度量AI效能,实现代码生成、测试自动化等环节的提效。

开源中国的梁翰林先生分享了基于Gitee平台的DevSecOps软件工厂实践。软件工厂通过标准化流程与自动化工具,将需求、代码、测试、运维串联为高效流水线,支持从代码到制品的全链路管理。AI Agent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智能文档创作、代码开发和度量分析,助力企业应对国际化研发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

OPPO质量效率负责人付倩倩女生介绍了OPPO ColorOS如何通过三阶段变革实现超大规模协同。第一阶段聚焦应用级敏捷能力建设,通过快慢轨模式培养团队迭代能力;第二阶段重构组织为“特性舰队”,建立需求分层决策机制,使缺陷数显著降低。第三阶段以月度发布节奏触达用户,实现ColorOS用户体验持续提升,成为行业月更标杆。

中软国际敏捷DevOps专家团队负责人张海伟先生以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为例,展示了硬件领域的敏捷变革。通过打破部门筒仓、组建跨职能团队,项目采用MVP迭代模式,从原型样机到动物实验逐步验证用户价值。机械3D打印、电子预研等实践大幅缩短交付周期,体现了“人人都是总工程师”的敏捷文化。

大会的线上部分内容包括:

1、蔚来汽车整车敏捷专家黄灵女生的“守正出奇保交付”为主题,展示了一套支持多品牌、多车型并行的整车软件分层迭代框架。该框架如同精密路网,驱动数千人团队在复杂硬件适配基础上实现高频次、高质量的软件交付,确保在智能汽车竞争中步调一致地冲刺未来。
2、联通数科高级项目经理于春青阐述了如何通过SAFe6.0框架对齐ART价值流,聚焦AloT平台核心能力打造。这一实践有效协同了多地、多团队的百人规模研发,为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行业应用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基座能力支撑。
3、德国某保险金融集团敏捷转型主管李浩强调SAFe定制需以经济视角决策,避免“敏捷剧场”。他提出四步定制流程——识别需求、定义方案、护栏验证和衡量收益,确保框架适配企业文化。案例显示,透明沟通与持续更新术语表是成功关键,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4、亚洲SAI顾问Ola Gedenryd和FedEx企业教练Milan Zbirkovsky基于FedEx和Mobio案例,分析了SAFe在东南亚的实践。泰国注重和谐与安全反馈,越南依靠权威领导实现快速执行,新加坡则强调结构化流程。跨文化协同领导力通过意图引导而非控制激发团队主动性。
本次大会彰显了中国企业在规模化敏捷与AI融合领域的前沿探索。未来,组织需持续优化人机协同、文化适配与框架定制,以敏捷内核迎接数智化浪潮的挑战。
共建中国特色的敏捷生态
《2025中国企业规模化敏捷实践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规模化敏捷实践从"方法应用"走向"生态共建"。未来,中国企业将聚焦四大发展方向:智能敏捷(AI重塑工作方式)、行业破圈(从科技向全行业赋能)、社会价值(敏捷与ESG协同)以及全球视野(中国智慧出海)。
白皮书编委会宣布,2026年白皮书编写工作即将启动,将邀请更多企业加入这场深度变革。正如编委会主编李建昊所言:"中国企业的敏捷之路,不是西方框架的'中文版',而是融合创新的中国表达。"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中国敏捷生态正在茁壮成长,为全球管理实践注入独特的东方智慧。

关于CATE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工作委员会(CATE 以下简称工委会)是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的分支机构,旨在把握数字化发展潮流,聚焦企业数字化需求,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优势,通过为企业各类数字化知识更新、数字化技术研发和转化、数字化转型等提供咨询和服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关于SACC:
规模化敏捷中国社群与企业联盟(SACC)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深化敏捷实践在中国企业应用的行业组织。通过知识分享、案例研讨和标准建设,助力中国企业提升研发效能与组织敏捷性。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11月15 - 16日,北京外国专家大厦迎来了一场行业盛会——"2025中国企业规模化敏捷生态大会"行业面临深度变革,敏捷实践...
一、不确定时代下的职业经理人能力重构在全球经济深度转型与商业环境剧烈变革的当下,企业竞争正从单一的市场份额争夺升级为以人才为核心的全维度博弈二、政策与市场双轮驱...
2025年双11购物季落幕,智能投影市场的一份成绩单引发行业关注:深圳本土品牌大眼橙以全渠道1LCD投影销售额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旗下大眼橙C3 Ultra获得...
近日,新锐户外运动品牌Surpine松野湃正式推出全新鄂温克主题系列,以“循雪入林”的鄂温克民族精神为灵感,将传统文化与先锋设计深度融合...
在云南,冬马铃薯不仅是农户增收的“金疙瘩”,更是全国冬春季节蔬菜保供的核心基地如今,这一局面正被科技悄然改变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施肥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