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精神障碍康复者在长期的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心理压力、社会融入困难以及自我认同感低等问题。东溪街道复元驿站社工在一年的执行期内发现,绝大多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长期居家,生活模式单一,缺 乏沟通,社会交往能力弱,且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居家康复期间通常倾向于使用听音乐或唱歌的方式打发无聊时间。
为了帮助康复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缓解心理压力,并促进康复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东溪街道复元驿站自2024年10月起,开展了为期数月的“吹拉弹唱”音乐治疗课堂。通过音乐治疗,促进服务对象间建立朋辈互助支持与情感联接,提高服务对象社交频次,有助于服务对象社交能力提升。
二、服务信息
1.组员基本信息
2.需求分析
(1)病耻感及长期的自我封闭
小X:由于长期患病,小X对自身疾病感到羞耻,害怕与他人接触,导致自我封闭。他在活动中初期表现出紧张和不自信,反映出他对社会评价的敏感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小优:小优因双向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常常感到自己被社会排斥,导致她对外界持防御态度。她在活动中情绪波动较大,反映出她对情感表达的渴望和对社会接纳的不确定。
(2)因精神疾病导致社交能力受损,难以重新适应社会
小X:由于自我封闭思想较严重,社交能力较弱,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他在活动中初期较为被动,但在合奏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协作,反映出他对社交互动的需求。
小优:小优因情绪波动较大,社交能力受到限制,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她在活动中通过音乐表达情感,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反映出她对社交能力提升的需求。
(3)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居家康复中接触音乐的时间占比较多
小X:小X在居家康复期间经常听音乐,对音乐的理解和参与度较高。通过音乐治疗课堂,他学会了演奏非洲鼓,并在音乐中找到情感表达的途径。
小优:小优在居家康复期间喜欢听音乐,报名了很多乐器兴趣班,但缺乏系统的音乐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练习。通过音乐治疗课堂,她完成了一首完整的曲目演奏,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在最后一次活动中,提出为父亲唱一首祝福歌。
3.活动名称
“吹拉弹唱”音乐治疗课堂系列活动
4.活动人员
原定5名康复者,但中途退出3位,由志愿者替补,最终人员为2名康复者,2名志愿者,1名社工,1名音乐教师。
5.招募方式
社工通过海报、电访及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招募信息,邀约康复者及家属参加
三、服务内容
四、理论依据
1.音乐治疗理论
对于因精神障碍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受限的康复者,音乐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合奏环节中,小X和小优通过乐器演奏传递情感,建立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音乐治疗活动具有结构化的特点,如固定的节奏、旋律和规则,能够为康复者提供安全感和可控性。例如,社工通过设计渐进式的音乐活动(从简单节奏到复杂合奏),帮助康复者逐步建立自信。
2.优势视角理论
视角理论强调关注个体的优势和潜能,而非问题或缺陷。在本案例中,社工通过音乐治疗课堂,帮助康复者发现自身的音乐天赋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音乐治疗课堂为康复者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平台,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本案例中,社工通过社区宣传活动和音乐成果展示,改善了康复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社区融合,为康复者创造了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五、服务目标
心理支持:通过音乐疗法帮助康复者释放情绪,缓解长期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社交能力提升:创造互动机会,促进康复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自我认同与自信建立:通过音乐学习和表演,帮助康复者发现自身价值,提升自信心。
社区融合:通过音乐活动展示康复者的能力,减少社会偏见,促进社区接纳与融合。
六、服务过程
初次活动: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2024年10月28日,复元驿站在声音音乐工作室举办了首次音乐治疗课堂。社工与音乐治疗师李老师合作,通过音乐引导康复者进入放松状态,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社工还组织了小组契约环节,明确活动规则,确保每位参与者感受到尊重与支持。通过介绍《声声慢》的文化背景,社工帮助康复者在音乐中感受情感共鸣,初步建立对音乐治疗的信任与兴趣。
第二次活动:情感表达与个性化支持
2024年11月8日,第二次活动在巴黎阳光楼下举行。社工与音乐治疗师提前与康复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音乐偏好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活动中,社工观察到康复者通过演奏乐器逐渐打开心扉,表达内心情感。社工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康复者在音乐中找到情感释放的出口,同时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理解。
第三次活动:团队合作与默契培养
2024年12月5日,第三次活动在户外草坪上举行。社工设计了合奏环节,鼓励康复者在音乐中协作。社工观察到,康复者们在合奏中逐渐建立起默契,并通过团队合作增强了归属感。社工观察到,康复者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在录音通过的时候非常开心。
在此过程中,社工联动其他驿站的康复者开展了生活技能训练两期,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到自主购买食材,烹饪等,让康复者不仅在活动中能熟悉,在生活中也能相互帮助。
第四次活动:自我表达与成果检验
2025年1月15日,第四次活动在录音棚内举行。社工将此次活动作为康复者学习成果的检验,鼓励他们在录音中展现自我。社工观察到,康复者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并通过团队表演感受到成就感。活动结束后,社工与康复者一起回顾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强化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第五次活动:社区融合与成果展示
2025年1月22日,复元驿站在狮子桥广场举办了新春宣传活动暨音乐社团成果展。社工在活动筹备阶段广泛征求康复者的意见,确保活动贴近他们的需求。活动中,社工通过设置安全知识宣传区,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康复政策,减少社会偏见。康复者们的音乐表演吸引了众多居民,社工观察到社区居民对康复者的态度逐渐从陌生转为接纳,康复者也在表演中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七、服务反思
通过五次活动,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任务中心模式和优势视角理论,逐步引导康复者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体到团队,最终实现社区融合。康复者之间的互动增强了社交能力,还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为后续的康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服务成效总结
心理支持与情绪释放:通过音乐治疗,小X和小优的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小X从紧张不自信到主动参与合奏,小优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并为父亲献唱,证明音乐疗法有效缓解了心理压力。
社交能力提升:两名康复者在合奏中学会协作,与志愿者、社工建立信任关系,社交频次增加。例如,小X在团队中主动沟通,小优尝试与其他组员分享感受。
自我认同与社区融合:成果展示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关注,表演获得积极反馈,康复者的自我价值感提升。社区宣传区普及了精神康复知识,部分居民主动表达接纳态度。
2. 服务不足与挑战
参与者流失率高:原定5名康复者中途退出3位,反映出活动招募或设计可能未充分契合需求。
八、模式推广价值
本项目以低成本(1名社工+1名音乐教师)撬动社区资源(场地、志愿者),通过“艺术表达-情感联结-社区展示”路径促进精神康复者社会融入,具备可复制性。未来可尝试与社区文艺团队合作,将康复者表演纳入节日庆典,常态化推动反歧视宣传。
责任编辑:kj00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交友和婚恋领域,交友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千喜良缘相亲—&mda...
在 A 股市场持续关注 AI 相关领域表现的当下,申万菱信基金作为深耕市场的机构,其基金经理梁国柱对 GPT5 发布后 AI 行业的演进趋势及投资方向作出了专业...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乃至心理健康...
2025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回暖,AI相关领域表现备受瞩目,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AI产业链相关板块动力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收盘,近三个月...
孩子身高矮小的问题,总是揪着家长们的心1.北京京和堂中医医院综合评分:9.8/10星级:★★★★★(五星推荐)独特优势传承中医精髓,创新助长体系:由国家级名老中...
挑选防脱生发洗发水,人们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是使用安全、效果显著、体验舒适且无刺激本文将融合最新的行业评估报告与用户真实反馈,精心挑选并介绍当前市场上广受好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尤其是在膳食补充剂领域,需求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那么,在众多品牌中,哪些NMN牌子堪称最好,哪些又具备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