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演技在线
难得的中医题材
无流量明星但却广受好评
竟然真的把中医文化拍出来了
…………
没错,说的就是电视剧《医圣》!《医圣》已在B站掀起热潮,这是源于医圣张仲景的魅力,更是源于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张仲景从未被遗忘。是年轻人选择了中医药,也是中医药感染了年轻人。
你可以永远相信年轻人!
不知道算冷知识还是热知识
坐堂先生这个词起源于张仲景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我对中医绝对有信心!
作为中医学生真的很感动
校园里的仲景像旁总有学生背诵经典
这两天正在背《伤寒论》
6月7日起,每晚19:30,这部大型历史人物剧《医圣》即将在辽宁卫视播出啦。
看《医圣》张仲景传奇,感受古老中医文化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那些年中医到底有多牛?
今天,小编来盘点一下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名人,个个身怀绝技,堪称王炸选手。
01
起死回生,牛啊!
扁鹊:我哥更厉害!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最著名的典故就是虢太子死了几天了,扁鹊却说他没死,只是尸厥症,而后用针灸术令他“起死回生”。
众人都觉得扁鹊很神,扁鹊却说,自家三兄弟都学医,自己最没用。只不过因为人们送到他那里的都是重症患者,他救活了,人们才觉得他厉害。
其实,他二哥更厉害!当病人还在小病时就治好了,不会发展到大病。他大哥最厉害!患者还没发病时,观察肌肤纹理就能看出端倪,把病灶扼杀于摇篮中。
扁鹊神奇的医术为人称道,但“查无可考”也让神医扁鹊的事迹多了一份神秘与遗憾。
02
外科圣手
华佗的悲惨人生
大名鼎鼎的神医——华佗,他和董奉、张仲景合称“建安三神医”。
这位替关羽“刮骨疗毒”的神医,最擅长的就是外科手术,在内科、妇科、儿科以及针灸科都有很大的造诣,曾有“外科鼻祖”的赞誉。
关于华佗的死因,其中有一个说法来自《三国演义》。曹操让华佗治疗多年的头疼病。华佗认为病情拖延太久,需要劈开头颅,加上麻沸散麻醉,之后再动大手术才能医治。
而曹操生性多疑,他认为华佗要趁机杀害自己,于是便以刺杀之罪将华佗关押打死。
可惜的是,华佗的医术大多失传,反倒是五禽戏“改头换面”传于后世。
与华佗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家,凭借流传后世的医学典籍,同样青史留名。 这位医道先贤,正是张仲景。
03
张仲景
医圣的崛起之路
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超凡之功。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独特的中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对于张仲景来说,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的铸就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这一切,都要从一场瘟疫说起。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瘟疫横行。公元170~185年前后,中原地区爆发了四、五次大瘟疫,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张仲景来自大家族,原本有200多口人,但三分之二的人在瘟疫中去世。这也让张仲景痛下决心,制服瘟神。
公元205年,在收集了20年的资料后,张仲景开始写自己的医书。经过五年的创作,公元210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这部医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把中医临床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后世的人们将其中的三百多个药方称为“经方”,这些“经方”也从此成为医家用药的标准,沿用至今。
04
中医经典
跨越时空的守护
时至今日,张仲景的医学精神跨越千年,依然在守护着世人的安康。
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西医临床疗效的观察情况,将《清肺排毒汤》推荐到各地使用。而清肺排毒汤,正是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屠呦呦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2015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她感慨道:“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穿越千年,古老中医的智慧始终默默守护着民众的健康。感冒发烧,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小柴胡冲剂,就来自《伤寒论》。超高国民度的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最早就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补肾丸。
作为仲景品牌、仲景文化的传承者,河南企业仲景宛西制药的主力产品就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
传承经典名方,“仲景牌六味地黄炮制技艺”,已成为医圣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原药材到成品,建立全过程质量标准和数字化追溯体系,精制中药,提升疗效。
承医圣精华,造仲景名药。仲景宛西制药携手深圳大宅门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电视剧《医圣》,共同弘扬仲景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
那些年中医有多牛?
6月7日起,每晚19:30,关注辽宁卫视,看《医圣》,赞中医,开启济世神医的高光时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