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娇莹 郭永杭)7月19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拾忆三代人·同寻壮乡共富‘密码’”实践团紧跟党的的红色步伐,前往才湾镇毛竹山村回顾党的考察调研的足迹,再见鲜活场景,重温暖心话语。
毛竹山村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一个小乡村,全村共46户156人,总面积约900亩。2021年4月25日上午,乘车来到毛竹山村,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探讨乡村振兴“秘诀”。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车子穿过茂密的竹林,一片田园风光映入眼帘。昔日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红色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的春风中,蜕变成了如今的壮美乡村画卷。
走进毛竹山村,村口矗立着许多本村葡萄产业发展的规划展板。实践团队与做完农活回家的王世龙相互交谈,团队队员们了解到,他的两个孩子都已全部大学毕业并步入了社会打拼,在政府的扶持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他和妻子如今在家种植着八亩的葡萄地,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王世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多亏了村委干部带领我们种植葡萄,让我和妻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图为实践成员在村口观看展板。 黄杰国 摄
图为实践成员和王世龙走在小道上。黄杰国 摄
沿着村道一直往里参观,实践团队探访了村民王德利的家中。王德利清楚实践团队的目的之后,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们,说起去年到他家唠嗑的情景,他感慨犹在昨日。如今他家不仅发展了葡萄产业,还在自家门口开了一间小商铺以增加收入,葡萄也有了毛竹山品牌的乡村特色包装。王德利高兴地说道,“自4月25日,在考察调研才湾镇毛竹山村之后,为追随党的红色足迹,许多游客都来到毛竹山村参观留影。在毛竹山学习借鉴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经验的游客,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图为实践成员在路口观看与王德利一家的合影。陈豪 摄
曾经的毛竹山村以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谋生,村民生活普遍困难,口口流传的民谣记载这一现象“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在党政府和国家的关怀与支持,村委干部们的坚定信念,以及葡萄产业“探路人”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如今,这里已然变减了“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户户住楼房,共同富裕奔小康”。
图为实践成员和王德利的谈话。 陈豪 摄
图为实践成员和王德利的谈话。 陈豪 摄
图为实践成员走在毛竹山村的巷道上。 黄杰国 摄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毛竹山村的脱贫致富道路亦是如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践团队也应继承和学习湘江战役的精神,为乡村建设奉献一份力,学习振兴“秘诀”,描绘壮乡画卷,在探寻共富路上,绽放青春光芒,凝聚桂航学子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成员在毛竹山村村口的合影。 黄杰国 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