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同志,能不能别老是看手机了,抓紧把你订的大米装车,一会儿还有其他客户要来。”
10月16日上午,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许芳的家庭农场内,几名工人正在将大米装车。看着“小潘”的“一心二用”,农场工作人员陈荣显得有点急躁。
“小潘”的眼睛仍然盯着手机,“这些年来,不是党的好政策,咱的路哪能走得这么顺当。”
潘裴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潘”不小,今年38岁,名叫潘裴。2013年,他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泗洪县“西南岗”,扎根土地,带动乡亲致富。2014年以来,帮助农村青年就业100多人,带动2000多人从事农产品销售。2020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在泗洪县农产品销售领域,潘裴可以称得上是“智多星”。本着“跳出农业做农业”的理念,线上,他利用政府注册的“西南岗”和“宿有千香”公共品牌,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销售旗舰店;线下,他牵头整合19个特色农产品,成了1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抢市场的“领头雁”,每年共同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00多万元。
“潘总,今天的大米是发往上海,还是广州?有你们在,我们这些种植户就不用为销售发愁了。”
只见许芳头戴遮阳帽,身着运动装,手里拿着刚从田里采回来的几棵水稻,快步走来。
土生土长的许芳,之前卖过农机,销售过家电,从事过的职业有好几种。2013年,她回乡流转土地种粮食,当回了农民,只不过这回她当的是一名“新农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到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三补合一”,从“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到“数商兴农”工程,政策的引导、支持让许芳的“农民路”是越走越宽,心里是越走越踏实。前不久,她的家庭农场还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许芳在稻田里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许大姐,你不是去省里参加培训了吗?”潘裴问。
“一直放心不下田里的水稻,昨天省乡村新型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刚结束,我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许芳边说边摘下一粒稻谷,用牙轻轻一咬,“你看,颗粒饱满,丰收在望,今年的3000亩水稻预计能收200万公斤左右。现在这日子没的说。”
“可不是嘛。”一旁的陈荣接过话茬,“前些年,我们夫妻俩没日没夜拴在十几亩地上,一年到头收入也就两万元左右。现在,一年土地流转金一万多元;孩子爸在南京开挖掘机,一年挣个十来万;我在农场里当用工小组组长,每月都领到四五千元,还不耽误我早晚带孩子和照顾老人,这多亏了许总的照顾。”
“我们都应该感谢党的好政策!”许芳说。
我们的干劲更足了!”10时57分,潘裴快速地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区点下三个大大的赞。(冯良升冯笑户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