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之力,书写青年担当。为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7月5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南省耒阳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暑期调研团队对两县六镇12村的84户人家开展了为期8天的实地走访调研,用脚步丈量土地,深耕乡村沃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调研团队前往调研地途中)
以产业兴旺培“根”筑“基”,绘就“稻浪千重,粮仓满囤”的富足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7月6日调研团队抵达湖南省耒阳市凤光村,连片种植的农田,碧波涌动的稻浪同清澈蔚蓝的天空和翻涌的云层一并妆点盛夏。在同当地农户交谈中了解到,凤光村原本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在新任村支书的带领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和地理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在2020年当地成立了凤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发动群众规模化种植红薯,开发红薯粉皮生产,消化吸收当地红薯,解决红薯销售问题,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此外,当地还相继建设了绿海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土鸡家庭养殖基地等项目帮助脱贫户持续增收。次日,团队前往马水镇丹田村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马水镇以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丹田村是种烟面积最大的村集体。近年来,丹田村坚持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无人机植保技术,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以政府引导为主,合作社、烟农、烟草公司、工业企业多方参与、联合开发,共同建立“烟叶+”产业综合体让烟农轻松种烟、稳定致富,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共赢之路。
以基层治理凝“心”聚“力”,绘就“民安物阜,海晏河清”的祥和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村以党建为总抓手,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7月11日下午,调研队抵达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大田村进行调研。为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田村巧建“积分制”,用“党建+微网格+积分”的管理模式成功破解村规民约推行难的难题,让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大田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建章立制、以绩积分、以分换物”工作思路,以“积分制”为抓手,进行严格的“评定记分、公示监督、签字兑换、考核督查”,让乡村振兴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此外,大田村还推行积分兑换制,村民获得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田村“积分制”的推行不仅推动了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还“积”出基层治理新活力,“攒”出村民共同富裕新路径,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更上一层楼。
以绿色发展增“色”添“彩”,绘就“碧波荡漾,青山绮绣”的锦绣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对农户进行“生态环境”相关问卷进行访谈中发现,各村近年来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新晃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1+4”党建+微网格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水域生态治理为重点,将网格化管理与河长常态巡护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水域管理、截污治污、堤岸养护等工作,逐步实现“河畅、水绿、岸美、生活甜”的目标。走在波洲镇坳背村的河道旁,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水波潋滟;河堤两岸树影斑驳,随风起舞;散步的村民三五成群,欢声笑语。坳背村的变化,是新晃侗族自治县以“1+4”党建+微网格助推河长制的一个缩影。
此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抓手,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各个村庄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培养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在波洲镇坳背村道路上干净整洁,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垃圾收集点,彩色的环保宣传墙画令人赏心悦目……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感受到的是村民们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和现代农民的新风采。“以前经常有人乱扔垃圾,道路上、河里甚至农田里都会有垃圾出现,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放置的好习惯,村里环境明显改善了不少。”谈及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关盛祥满脸笑意。保护环境,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已成为坳背村村民的共识。
弦歌悠长,笃学向实。在本次华中三省调研途中,调研团队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在泥土芬芳中挥洒青春汗水,用眼睛和心灵记录沿途的故事风景,在一份份问卷数据收集中还原中国农业农村真实面貌,直观体会到我国乡村振兴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发现农户对于农业保险认可度不高、农村科技推广力度有限等现实短板。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子,要始终秉持“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将自己所学同实践相结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广大农村沃野中,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伟绩。(吴政贤)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