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承千年历史中运河沿岸凝聚的精神内涵,关怀运河沿岸文化遗产和发展潜力,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分子学院“览运河,知运河,兴运河”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聊城、济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运河孕育人才,培育千秋之英
8月7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赴运河沿岸“览运河·知运河·兴运河”发展成就观察团走访参观了张自忠纪念馆、季羡林纪念馆,深入学习两位人物相关之事迹,从事迹中领略其精神。
抗日名将张自忠,数次走脱重入抗战营垒,杀敌积极,屡建战功,时刻思死节国难,明志报国。最后以集团军总司令的高职战死于枣宜会战,为我抗战牺牲最高军职者。其英武忠烈令山河动容,令敌我感佩,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典范。“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周总理的这番评价,亦是对其精忠报国之行的最好注解。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在2006年季羡林先生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曾被给予这样的评价。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的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还在道德品格上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的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等等。
当然在人杰地灵的大运河沿岸还有不少像张自忠、季羡林这般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如“生能舍己,死不还乡”的孔繁森、“博学多识”的傅斯年等等,他们身上的历史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其所身存的传统美德、爱国精神更需我们新时代青年弘扬、传承!
图为临清市博物馆副馆长李赛南为团队成员讲解运河临清段的相关知识
图为临清市博物馆副馆长李赛南正在为同学们讲解中洲古城的范围与影响力
图为临清市博物馆副馆长李赛南接受团队队长采访
随时代发展脚步,寻运河古今价值
大运河通江达海、轴舻千里,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秩序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带来了沿线城镇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古代著名的运河经济带。同时运河的开挖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凿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对农作物的灌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大运河山东段一直是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滋养了深厚文脉,哺育了文化根魂。历经两千余年,这条黄金水道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8月8日,团队成员一行来到了位于会通河临清段西岸的运河钞关。运河钞关是大运河沿线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钞关旧址,属明清时期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历史鼎盛时税收占全国四分之一。它的兴盛,也伴随着临清经济之崛起,正因此,临清有了“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
临清还有一项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那就是临清贡砖,其“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实”的优良特点令皇家也无比感叹,至今故宫修复仍与贡砖基地签署着协议,保持着巍巍首都与运河小城的联系,也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北京的城,临清的砖,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紫禁城上有临清”。
会通河临清段,世界文化遗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真真正正的、保留原貌的、由古朔今的运河河段,其从中洲古城穿城而过,可谓见证了两岸的无数风雨。同时,这里是现如今最基层的百姓家,也是明清时期运河商贸最繁华的街区,其保留下了中洲古城区传统的街巷格局。街区内有国、省、市县文保单位几十处,反应着临清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古砖古瓦”近乎完整地保留了印记,一幕幕古时景象映入眼帘,浮于脑海,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8月9日,实践团一行参观了聊城山陕会馆,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位于东关运河沿岸,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大成,由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兴建,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从那里见得,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对沟通南北经济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河沿岸山东段也被注入了发展新活力。
后来由于海运的兴起,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京杭大运河因为为人工河道维护成本太高,运河上游水量不足逐渐被海运代替。如今,京杭运河不再是重要的运输线,沿线为了转型升级发展起了旅游。在济宁,坐着游船行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上,穿在运河文化旅游带中,感受古老的运河魅力,吸吮浓郁的运河文化气息。古桥回眸,桨声灯影中,由船上望向岸边,悠久的历史与现代都市景观就这样微妙地融汇为一幅幅秀美壮丽的画卷。在临清东宛园,还原古城风貌,展示民族融合之景,灯光与廊亭相融,光影与楼阁相映;万千灯火,点亮夏夜限定美好,璀璨夺目,精美绝伦,幻化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这条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京杭大运河早与沿岸的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在静谧和谐的流动中,将中国南北的商业、传统、历史相互融合在一起,随着国家的旅游业的发展又让京杭大运河这条历史功勋河焕发了崭新的活力。钞关已远去,遗址犹在,运河渐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助运河复航,促南北经济再循环,护历史遗迹,呈大运河文化,书写大国工程新篇章。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团队成员讲解临清市中洲古城中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会通河临清段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参观运河著名经济重地——山陕会馆
传承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
千百年来,大运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也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从古至今,经济往来频密的大运河,见证了文化繁荣与沿线经济的发展。流淌的运河,流淌的文化,已成为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记忆。在未来,运河应何去何从?
在与临清钞关负责人杨主任的采访当中,问及有关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时,他提到,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运河沿岸的旅游资源时,应充分考虑生态,采用适当的措施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理念。同时,在开发前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确保规划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最后,也应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加速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而这一切,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
在对共青团临清市委王保堂书记的采访中,也了解到随着申遗成功,各部门也正在实行相关措施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多次多维度的专项治理,制定出台多条法律条文规定与政策,加大力度监督保护运河,呼吁社会各群体合理利用好大运河的资源等。对于大学生而言,他强调,保护大运河的文化遗产需要多方合作,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所学专业,宣传运河文化、鼓动社会各界做好运河生态保护。
图为济宁市运河新城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领导正在与队员们进行“圆桌会谈”
图为八大钞关之首的运河钞关负责人正在接受团队队长有关文物保护的采访
图为共青团临清市委办公室主任王仕鹏正在接受团队队长的采访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大运河悠然流过千载,流向远方。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贴近群众需求,就一定能推动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光彩。本次青岛科技大学赴运河沿岸“览运河•知运河•兴运河”发展观察团开展挖掘、发掘运河沿岸蕴藏的瑰宝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就如同读了一本自然人文历史书。相信在未来我们新时代青年努力下,运河沿岸地区将以更加灿烂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这片土地的璀璨文化和伟大潜力。助理运河发展,你我携手同行!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共产党临清市特别支部旧址前的合影
(崔学智、崔笑语)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