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横山区城东25公里处,无定河南岸黄云山上,有一座据险而筑的古城堡,自古便是北进大漠、西去隘口的要塞,它就是波罗堡。
波罗古堡,佛缘深厚,古堡内外寺庙众多,孕育了这里极其丰富又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文化,卧佛寺、接引寺、大雷音寺是堡内最负盛名的佛寺。
波罗、卧佛、雷音三寺的建立
很早以前,这里就有佛祖传经返西天时途经此地留下足迹的传说,“…有石足迹二,一显一晦,俗传佛入东土返西天之所。”
传说与相应的建筑,已不知哪个在先。但自北魏始,波罗堡所在地就已经有石窟和寺庙。到了唐代,信众僧人纷纷来此修寺建庙。唐朝初年,一个法号智远的僧人路过此地,看见高高的石崖上有块突出的石头,跟佛祖释迦牟尼有些神似,近前再看,佛下石上还有两个足印。于是,智远和尚决定留下来,定居于此,他在高大石崖的凹身处雕出了一个高约丈六的佛像,并建造了“波罗寺”,取意“渡到彼岸”。再后来,人们因佛祖能接引佛教信徒前往西方净土,便将波罗寺改称为“接引寺”。接引寺建成后,信士不断在周围兴建庙宇,形成了现存庙宇群。
唐玄宗年间,天竺僧人不空三藏法师重修扩建,波罗寺声名远播,香火也更加兴盛,与此同时,他还在距波罗寺西南约两千米的龙凤山上新建“大雷音寺”,大雷音寺寺庙众多,殿宇辉煌,最多时常住寺僧达300多人,是塞北最大的寺院。宋时西夏国李元昊将波罗寺定为国寺,集合全国各地三十多名高僧在这里翻译佛经,并于每年二月二日举行一次大型的国寺庆典活动。
波罗佛寺最为鼎盛时当为清初。康熙帝西征准噶尔途经榆林,慕名来此上香,并御笔亲题“接引寺”匾额。乾隆帝御赐“慈悲千古”楠木匾额。嘉庆帝钦赐御用红绸一丈八尺,上题“奇佛一座、万古流芳”。
卧佛寺五窟的起落
卧佛寺,俗称睡佛洞,建于北魏,顶建有药王庙等庙宇群。这是古堡最早建成的寺庙。寺原有五窟,第一窟分前后窟,前窟较宽敞,正中留有中心龛柱,柱周砌莲花台,台上四周坐佛像,可以环绕礼佛。此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时,仿印度之建筑格局。后窟为寝室,有两小门可进入,正中靠后留有天然石床,床上睡九尺余释迦牟尼佛卧像,铁质乌黑不锈,世传镀有乌金(临解放时失踪)。佛像周环十大弟子塑像。后窟有天穴一直通顶上,东南角地上有地穴,今被乱石封埋。第二窟为万佛洞,周壁开凿石孔,用钉木橛,层层铺板,摆放佛像,寸余盈尺大小不等。清同治七年(1868)回军屠城后,下余佛像转供于各商铺字号各家各户。所以过去波罗城内家家户户皆有佛龛,年头节下全家奉佛拜祖。第三窟为准提窟,供奉准提观音造像,三首十八臂,造型奇特,所以又称准提寺。“准提”意为清静之意,是专为众生护命延寿之神。第四,五窟明清时被守军存放火药、铁炮,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火药爆炸,两窟同时被毁。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