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正式启动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工作,四年4批,共批准创建180多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围绕省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旨在聚焦一个优势特色品种并突出重点县市,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有助于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支持各省集中投入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破解产业链条较短、农业效益不高等关键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加工流通环节向乡村下沉,带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能够有效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同时,把优势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
三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政策一起共同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业生产主体发展提供新空间、新途径,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申报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2020-2023年),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集团、广东农垦在内的34个单位,均有申报成功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从年度数量上看,全国一共创建了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全国所有省份创建50个项目,2021年50个项目,2022年40个项目,2023年40个项目。
从省域分布上看,河北有8个,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新疆等省份7个,黑龙江、辽宁、安徽、江西、广东、贵州、甘肃等省份6个,吉林、云南、西藏等省份5个,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海南、宁夏、青海、新疆兵团等省份4个,天津、北大荒农垦集团、广东农垦等省份3个,北京、上海等省份2个。
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研究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重扶持的是各个省份发展规模较大、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产业,包括粮油及其他特色产业,因此各省份在遴选时的标准较高,选择具有一定的引领地位、省级重点发展的产业,充分体现了突出优势、强调特色的要求。
从2022年开始,国家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选择进一步优化,突出“抓主抓重”,主要聚焦稻谷、大豆、油菜、花生、牛羊、棉花、乳制品、蔬菜等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并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品类大多产业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畜牧、水果、蔬菜、粮食仍是重点发展产业。
相对于前两批次的主导产业,2022、2023两批次的产业类别更加集中,减少了茶叶、食用菌、林特花卉等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产业项目,重点加强粮食、油料、其他特色产业的增加。
从品类划分上看,畜禽类48个占绝对数量优势,其次水果类19个、粮食类15个、蔬菜类12个,第三梯队是油料类9个,中药材类8个,茶叶类、食用菌类、其他农产品类(橡胶、棉花、蚕桑、咖啡、糖料)均为7个,水产品类5个,林特花卉类3个。
从细分产业类别来看,畜禽类产业中,牛产业16个,羊产业10个,鸡鹅产业10个,猪产业6个,乳业5个,马产业1个;水果类产业中,柑橘产业4个,梨产业3个,苹果产业3个,芒果产业2个,金柚、柠檬、罗汉果、荔枝、葡萄、猕猴桃、脆李等产业各1个;蔬菜类产业中,蔬菜产业9个,大蒜产业1个,朝天椒产业1个,榨菜产业1个;粮食类产业中,水稻、大豆产业各5个,小麦产业3个,高粱、青稞产业各1个;油料类产业中,油菜产业5个,花生产业3个,向日葵产业1个;水产类产业中,小龙虾产业4个,罗非鱼产业1个;其他农产品类中,橡胶产业2个,棉花产业2个,糖料、蚕桑、咖啡产业各1个;林特花卉类产业中,核桃、红枣、花卉产业各1个。
2024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各个省份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和资金支持,原则上每个省份同一品类主导产业不进行重复申报,中建政研作为新时代新型智库,国内最早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咨询机构,长期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把控和申报创建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陈同禄
中建政研信息咨询公司项目总监
中建政研规划与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