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入小学的校门开始,小明(化名)在课堂上就状况频出。他总是忍不住和同学交头接耳,听着课还会突然陷入发呆的状态。每当老师提问,他都是一脸的懵懂,仿佛完全没听到老师刚才的问题。写作业时,他的速度极慢,根本坐不住,手上的小动作接连不断。“他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玩玩笔,要是面前啥都没有,居然能拽根头发来玩儿。”
小明妈妈对小明吼过、骂过,甚至动手打过。就连她坐在小明旁边监督着写作业,也没法阻止他拖延、磨蹭和做小动作。“那段时间,我心力憔悴,焦虑到整夜失眠,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到有一天,小明妈妈拿到了孩子的诊断结果,所有的疑惑瞬间解开:原来小明患有ADHD。那一天,她忍不住大哭一场,哭过之后,内心又充满了愧疚。“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他真的做不到。”
孩子未曾改变,改变的是家长的认知。
ADHD,其中文全称是: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动症,它属于一种在儿童时期容易发作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定以及冲动任性。
据苏哈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介绍,ADHD 患者存在神经递质失衡的状况,大脑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存在异常。“患儿内心想要集中注意力,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常常陷入‘心里明明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困境。”相关数据表明,在中国,大约有 2300 万儿童青少年患有此症,患病率约在 6.2%-10%之间。
进入暑期,气温不断攀升,与儿童、青少年相关的门诊就诊量也随之持续上升。记者从苏州苏哈医院获悉,暑期前来就诊、测评的孩子数量增多,其中不乏来自外地的家长。月初,怀着寻求一个答案的想法,小明妈妈带着 10 岁的小明来到了这里。经过筛查量表、诊间观察、注意力执行功能测评等一系列诊断流程,孩子最终被确诊为 ADHD。
和小明妈妈一样,来自无锡的张张(化名)也带着孩子来到了苏州苏哈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据张张(化名)讲述,女儿圆圆从小就有健忘、走神的情况,生活方面比较杂乱无章,“跟她说了好多遍,洗澡换下的衣服要放在脏衣篓里,可她总是乱丢。”在学习上,圆圆上课容易开小差、喜欢讲话、错别字多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孩子还脾气易怒,容易冲动,“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张张(化名)表示,她与丈夫是无锡一家公司的高管,身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非常优秀,这让她压力巨大,“陪伴她阅读、做作业,一有时间就带她出去玩,我和爱人对她关怀备至,可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是这样?”
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关“ADHD”的话题讨论热度逐渐上升。在寻求专业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之前,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上网进行搜索,并相互交流印证。张张(化名)也不例外,她关注了苏州苏哈心理咨询公众号,将孩子的行为逐一与 ADHD 患者的表现相对照。然而,网上的搜索交流结果并没有从实质上减轻她内心的焦虑,“一方面是由于没有专业诊断,所以不愿意承认;另一方面,也不清楚究竟该如何应对。”
“这种焦虑的情绪,就像一片乌云,始终笼罩在我的心头。我不停地在网上寻找答案,却发现越找越迷茫。”张张(化名)无奈地说道。
后来,她意识到不能仅仅依赖网络,于是决定带孩子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在等待诊断结果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悬着,既期待又害怕。”
当最终拿到诊断结果,确认孩子患有 ADHD 时,张张(化名)的内心反而平静了许多。“至少现在知道了问题所在,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她开始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家长培训课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改善症状,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她逐渐明白,ADHD 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也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依然能够健康成长。
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够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面对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要盲目依赖网络,而是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陪伴他们一起战胜困难。
(小明妈妈、小明、张张(化名)、圆圆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