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资助项目《“数字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学员作品阶段性成果汇报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资助项目《“数字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学员作品阶段性成果汇报
2024-08-14 18:31:02 来源:今日热点网

2024年8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资助项目《“数字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学员作品阶段性成果汇报在同济大学成功举行。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数字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艺术领域拔尖人才,以“数字中国”为创作主题,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作为国家级的艺术基金重点项目,“数字中国”依托严谨的课程规划和资深专家学者师资力量,系统性的为学员讲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知识、技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正着力培养一批深具民族文化自信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尖端人才。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学员们掌握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断创新实践应用,开拓和引领生成式艺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本次培训除17位课程导师外,又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和艺术家组成师资团队,进行了为期45天的集中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40名优秀学员,通过小组主题项目制学习方式,开展人机协作式成果产出。课程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艺术创作理论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学员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力、实践经验和设计思维均得到全面提升。

三、阶段性成果展示

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协作,学员们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将个人创意和集体智慧完美结合,彰显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以下为部分学员阶段性作品展示:

杨方超,温星怡,孙俪《药石新绘》

《药石新绘》作品从“疗愈”概念出发,结合AIGC技术重新诠释和传承经典中医药书《金匮要略》的药方,来推动传统中医在文化数智时代的艺术创新的传播,也挖掘了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达到了科普与美学的双重效果。

项目深入挖掘《金匮要略》的中医药方的数据,到模型构建初级阶段。进行数次迭代训练与交叉验证,旨将晦涩难懂的药方文字转译成艺术语言,再现了《金匮要略》中的经典药方,使中医药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何晶晶、谢继武、方茜茜、黄恩琦《潮》

虚实共生生成式交互影像作品《潮》是基于数字中国主题,将具有中国传统“生成式艺术”特征的《海错图》作为创作素材,以展现社会发展大浪潮下的中国式社会“鱼(与)”生活景象。以参与生成式创作强化观众体验,且借助线上线下的虚实同步技术,实现用户跨时空交互体验,将参与设计的结果实现线上永在。同时,作品内容强调去技术感,即技术隐藏在画面的背后,以突显中国生成式文化艺术审美。

丁鹏 、朱庆东、 张青青、 金瑶《润泽共生》

作品以水的情绪密码作为导向,通过语图分析与神经网络之间的可解释性,将情绪变化指标模拟转化为水流的可视化影像。呼吸频率深度、心跳速度及强度、血管舒张及体温,均构成了情绪变化可量化的客观依据,依照人工智能技术独特的算法处理,生成蕴含相应情绪的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对情绪与艺术融合的一次探索,更是本组在AI技术视角下,对艺术表现手法创新潜力的深度挖掘。

刘俊玲、冯裕良、顾素文、谢继武《时空灵境-AI复活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

该作品结合数字中国战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现代科技手段,对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消失的珍贵壁画进行全面复原与数字化保护。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在历史中遭受严重破坏与遗失。项目通过数据收集、清理、模型训练、数字修复等技术,精准还原壁画原貌,为实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数字化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多样化展示弘扬柏孜克里克石窟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黄暾炜、李秀英、权文熙《“和”系列之“释放”》

作品《“和”系列之“释放”》包括:“释放”“解放”“绽放”三部分。“释放”——原力释放,“解放”—— 人类解放,“绽放”——人性绽放。还包含六个“一”:一个哲学思想(辨证转化);一个传统理念(和合相生);一个中国学说(阴阳交合);一个观察视角(宇宙人心);一个传播理论(奇观理论);一个美学观念(爆炸美学)。作品不仅是一次视觉艺术的探索,更是对传统文化《阴阳和合》等的现代诠释。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阴阳哲学的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成式艺术实践意义。

赵伯祚、姚风、刘立婷、蔡卜居《镜像生灭》

《镜像生灭》作品融合了蝴蝶、花卉等元素,展现了数字世界中人类与自然的交织与互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作,作品探讨了信息时代中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蝴蝶象征着虚拟世界中的美丽与脆弱,而花卉则表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形成了一幅充满对比与张力的画面。作品邀请观者思考数字时代中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反映了在信息世界中,如何平衡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存。

蔡卜居,刘泽宇《显意》

作品《显意》以AI生成的方式对传统书法进行了全新演绎。作品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保留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的视觉语言对书法进行了重新表现与再造。《显意》不仅保留了书法的神韵与意境,还通过AI的介入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与表达方式。作品展现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科技下的无限可能,探索了数字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与文化体验。

刘琳,滕云,刘铸,刘泽宇《梦》

短片《梦》通过梦境视角,探讨了现实与虚幻、自我认知、时间与永恒、以及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含义。它鼓励观众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质疑我们对现实的固有认知,并通过视觉隐喻表达出一种对超越性与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这种哲学思想不仅根植于东方哲学的传统中,也与西方哲学的许多主题产生共鸣,从而构成了一幅丰富而深邃的思想画卷。

司尚林、王轶群、赵柏乔、权文熙《剧烈加速度》

《剧烈加速度》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哲学的交汇为核心,探讨人类在“人类世”背景下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作品灵感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与“民胞物与”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作品通过实时数据、互动影像及声音装置,呈现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进而引发观众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呼唤对古老智慧的重新审视,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不应忽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王器宇、于蒙群、朱世龙《形·象》

《形·象》数字雕塑作品旨在将中国历代传统雕塑的“形”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创作团队的主观审美判断转化为具有传统雕塑精神气象的数字雕塑影像。创作团队发现中国传统雕塑形神、法度、意涵表达的核心结构——“线”,从而展开对“线”的提炼,再衍化生成数字雕塑图像。大量图像经过跨学科视角的审美判断、遴选,最终整合为动态变化的数字雕塑影像,让观众领略到不同时代中国传统雕塑的精神气韵与审美特征。

王寅桐、徐哲玺《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灵感来源于“数字中国”这个主题,从中国哲学观道家思想强调的“无为思想”到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快速发展的观察,‌即不强行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在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变化,同时去探讨和反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者快节奏的一种改变。作品从中国哲学观的无为思想作为出发点,表达出一种在用AI创作时应当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艺术智慧,以及对科技影响下人类价值和传统艺术的重新评估。

徐子卿、崔玲、梁由之《平行宇宙》

人工智能实时交互影像作品《平行宇宙》由徐子卿、崔玲、梁由之于2024年7月共同构思并开展创作。作品主要回答AI时代艺术家如何观照世界、观者如何观看艺术的问题。作品基于Stream diffusion算法呈现的实时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并结合Touch Designer与 Lora微调模型训练等,使观众在该影像装置中看到自己的随机生成镜像。作品将尝试融入中国人的宇宙观,运用关键词描述生成多样化的空间人物形象,观众可沉浸在多维平行世界与自己的镜像互动,思考自我与宇宙的关系。

郑诚、王冲、李文涛、杨小晖《主体的消失》

《主体的消失》作品体现着人工智能生成过程中信息产物的意义及变化的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迭代过程中产生的“噪点”是否有意义?人类视角下的主体在AI视角审视下是否依然占据C位?AI会如何应对和想象主体消失后的世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吸引到全人类目光的今天,“去成式”人工智能将何去何从:从解剖课到人类之子,从天工开物到唐宫仕女图,AI留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人类视阈中昂首以盼的结果,更应是充满未知和解读空间的、极具魅力的惊喜之旅。

在阶段性汇报中,专家们强调了聚焦数字时代的重要性,需要考虑项目的多方面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作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和规划。专家们对每位学员的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不仅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细节和方法的改进。

项目组也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学员们的成长与创作,助力他们在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中不断突破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期待这些艺术家们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发扬“数字中国”精神,用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国家艺术基金介绍

国家艺术基金(CNAF)于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人才、推广精品力作,推动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并接受国内外捐赠。基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倡导诚信、包容,鼓励创新,资助项目强调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努力体现国家艺术水准。

项目主体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艺术与设计学科连续五年领跑亚洲。学校拥有多个与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相关的研究台,包括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等,依托国际领先的智能和数字化建造优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方案,为跨学科艺术创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11-14 11:53:20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2022-02-09 11:40:21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2022-02-08 11:19:13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2-02-07 16:52:08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2022-01-27 13:33:34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2022-01-26 14:57:26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