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第八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开幕。本届论坛以“汇聚强度磅礴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由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王向明、赫晓东、李东,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孙侠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科技管理处处长龙向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执行秘书长叶金蕊,中国航空学会执行秘书长周竞赛,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龚旭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朱良成,以及来自航空、航天、航发、船舶和兵器等工业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计四百余人参加盛会。
论坛组委会主席王彬文对参会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专业发展和论坛开办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表示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始终秉持打造创新、前沿、开放、包容的专业学术论坛理念,致力于搭建强度技术发展、强度成果汇聚和强度精英云集的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倡议建“大体系”、提升强度创新效能,建“活机制”、释放强度创新动能,建“新生态”、激发强度创新潜能,以强度智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度磅礴力量。
叶金蕊、周竞赛分别代表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强调新形势下,学会将继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互动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航空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龚旭东表示,中国航空研究院作为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大本营、航空尖端科技发展引领者、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将持续聚焦“五性”技术研究,全力支持航空强度技术深度发展,激发航空科技新动能。
赵义怀表示,本届论坛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神的有力落实,也高度契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践行国家战略的使命任务,管委会将用心用情服务科技企业,以优质服务、创新生态保障科技创新。
朱良成表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始终致力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届论坛既是对航空强国建设的有力助推,也是高质量践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希望借此平台凝聚全行业科技创新力量,强化航空强度技术交流与共享,共同绘就航空强度技术发展蓝图,为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贡献磅礴强度力量。
航空强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航空科技和辐射大工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在时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孙侠生的提议和组织下,成功举办了首届“航空结构强度试验技术研讨会”(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前身),发展至今已成为航空强度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出了以大型飞机研制强度关键技术、气候适应性实验与评估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水平、创造性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工业装备强度与结构完整性研究应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感谢孙侠生研究员对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的突出贡献,表彰他在我国航空强度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经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授予孙侠生同志“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终身成就奖”。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飞行器强度与结构完整性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和大型自主可控结构分析CAE软件SABRE系统2024版发布会。
两天时间里,论坛将呈现21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包括由王华明、赫晓东院士以及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王彬文研究员、航空工业沈阳所陈亮研究员围绕最新研究进展带来的4场主旨报告,由来自高校和工程领域的17位行业知名学者围绕新质装备研制、国产自主可控、数智航空、低空经济等技术发展需求,带来的17场主题报告,共同探讨中国航空强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演进路线。
本届论坛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专业引领力,行业学会、专业学会的学术影响力,汇聚强度专家学者智慧,深入探讨航空强度前沿动态,广泛分享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携手探索关键技术突破路径,呈现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我国航空强度技术迈入发展新阶段,有力支撑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发研制。
——文字:党群工作部——图片:王军朋
——编辑:汤 淇
——审核:李晨希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