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热爱黄梅戏!”黄梅戏作为安庆的文化瑰宝,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持续闪耀在文化的长河中。
为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6至8月1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梅”我不行戏韵传承实践队两次来到安徽省安庆市进行黄梅戏传承与弘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馆寻根,黄梅戏史韵初体验
古阁古风古貌,古书古韵古香。为充分了解黄梅戏,“梅”我不行戏韵传承实践队前往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领略一场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旅程。黄梅戏博物馆位于黄梅戏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收藏了丰富的黄梅戏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进入博物馆,队员就被浓厚的黄梅戏文化氛围所深深吸引。跟随着讲解员的细心讲解,团队成员有序地参观了各个展厅,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和一幅幅生动的图片,感受黄梅戏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
城乡寻问访,黄梅情牵两代心
在一周的行程中,实践团队依次走过了宿松县的鼎和广场;安庆的博物馆、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秦潭湖湿地公园等,以调研黄梅戏的代际传承现状。
调研过程中恰遇鼎和广场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演员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表演,再现了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在演出结束后团队随即采访,采访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对黄梅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喜爱,相比之下,许多年轻人表示对黄梅戏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了解不够。 这种代际差异也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采访结束后,团队遇到一位老书记的分享,他说:“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让黄梅戏贴近年轻人,跨越代沟,以便传承。”团队在这里见证到了黄梅戏的深厚根基,也感受到创新传承的紧迫性。
在安庆市区的调研中也出现类似结果,老年人对黄梅戏怀有深厚的感情,黄梅戏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一的一部分。而中年人群体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黄梅戏的尊重和认可。相比之下,年轻人群体对黄梅戏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多数人表示愿意尝试去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图为实践队在安庆采访调研。黄锦 供图
殿堂深探秘,黄梅新章共书写
7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安庆市黄梅戏研究院参观学习。黄梅戏研究院作为黄梅戏艺术的重要研究基地,承载着宣传、传承、发展与创新黄梅戏的重任。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黄梅戏传承人,在访谈中,传承人向我们介绍黄梅戏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紧接着详细阐述黄梅戏传承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黄梅戏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愿景。
在访谈即将结束之际,负责人向实践团队送了有关黄梅戏的杂志。这份珍贵的礼物不仅是对实践团队此次探访的肯定与感谢,更是对黄梅戏传承事业的一份期许与祝福。
图为研究院向我们赠送杂志。黄锦 供图
下午时分,实践团队一行又来到了严凤英纪念馆。严凤英作为黄梅戏界的杰出代表,她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无数黄梅戏爱好者与从业者。在这里,大家都表达了对这位艺术大家的深切怀念,并在纪念馆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大家一致表示,严凤英的艺术精神激励他们更加坚定地弘扬黄梅戏,将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闹市普黄梅,菱湖寄语暖人心
近日,实践团队在安庆市以及外部各地,通过播放黄梅戏经典片段、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过往市民普及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发展现状。实践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不少人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月31日,在菱湖公园举行寄语收集活动,进一步弘扬黄梅戏文化。活动当天现场热闹非凡,实践团队精心布置的活动区域成为了全场的焦点。随着活动开始,市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将自己对黄梅戏的热爱与祝福化作一行行温暖的文字,留在了明信片上。“十年如一日,热爱黄梅戏!”“希望将黄梅戏继续传承下去。”等一句句包含深情的寄语,不仅代表着安庆市民对黄梅戏的热爱与敬仰,更寄托了他们对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愿望。此次的寄语收集活动,是一次对黄梅戏文化的致敬,更是一次对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深情呼唤。
图为安庆市民上前填写寄语。黄锦 供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黄梅戏越发了解,团队为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默默奉献所动容,让黄梅戏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团队成员将持续参与到黄梅戏的推广和传承工作中,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黄梅戏的歌声永远回荡在华夏大地,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承孝云 黄锦 邵成功)
图为“梅”我不行戏韵传承实践队合影。黄锦 供图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