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差点儿失传的中国“医学奇术”,让国外同行火成“网红”

差点儿失传的中国“医学奇术”,让国外同行火成“网红”
2024-08-26 20:03:25 来源:今日热点网

“‘咯噔’一声!一推一拿脱臼就能复位”“骨折,中医正骨不用打钢钉”……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体育健儿突破与超越自我的精彩瞬间令人印象深刻,治疗运动损伤的中国独特方法——正骨也跟着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热起来,有的外国网红发布的“正骨”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在外国人看来,“不用拍X光片,不动刀,轻轻一掰、一推就好了”的治疗方式很神奇。那么这种神奇的治疗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呢?

9debeda0087265a46db3b832d215ca3f.jpg

春秋“良医”能治复杂骨折

“正骨”是一门独特的用手法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又称“接骨”“正体”“伤科”等。现代中医学者普遍认为,正骨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医学学科之一。因为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对抗大自然的侵害以及与猛兽搏击时经常受伤,人们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正骨治疗手法,这便是正骨最早的起源。

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医学有了最早的分科,分别为食、疾、疡、兽四科。《周礼》中把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折疡”是指骨折,“金疡”是指开放性创伤,“肿疡”和“溃疡”一般是指因外伤引起的红肿、溃疡等。通过这段详细的记载可以看出,“疡医”就是当时的外科医生。虽然骨科还包含在外科当中,没有独立分科,但在当时是非常受重视的。

对于外伤的诊断,体现当时制度和习俗的《礼记·月令》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这是关于法医察伤量刑的记述,间接反映了当时骨伤的诊断方法。东汉时期的蔡邕后来具体解释说:“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说明当时已把外伤精细地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同时采用瞻、察、视、审四种诊断方法予以区别。在骨伤的治疗方面,《左传·定公十三年》中记载:“三折肱知为良医”,也就是说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肱骨的多段骨折不易整复和固定,但当时的“良医”已能够治疗这类较复杂的骨折,就不用说更简单的骨伤了。

对于正骨,一般人都以为正骨的诀窍重在手法,殊不知手法皆以摸法为基础,摸得准才能正得精、治得好,才能手到病除。因此高手都很重视摸法,讲究的是“庖丁解牛”功夫,精准细腻,常以他人摸不出而自己摸得出为傲。但出于中国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很多人误认为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人对骨骼的了解,也就很难“摸得准”。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对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对摸骨和正骨治疗很有帮助。比如《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骨度》对人体头颅、躯干、四肢各部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做出详细标记,如“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而且这些数据是根据人体的发育动态变化的。这些记录打破了一些人认为中国古代中医解剖学不发达的错误认知。《黄帝内经》更高妙的地方是对疾病的系统治疗理念,比如对人体的骨、脉、筋、肉及气血的生理功能都有精辟的论述,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它们之间相互依存,要全盘考虑才能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这为后世综合治疗骨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中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对正骨大有裨益,图为《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明刊本。

6157cc08454aa9308e8d3c7ca992a441.jpg

小小杉树皮是千年骨折治疗神器

秦汉时期,因为常年征战,骨伤科临床医学发展很快。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两例完整的骨伤病案:一则是坠马致伤,另一则是举重致伤。西汉中期《居延汉简》的“折伤部”也记载了治疗骨折创伤的医案。到了东汉,开始有人用手术方式治疗骨折,著名医学家华佗因为擅长外伤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他还创立了五禽戏作为练功疗法,运用于骨伤科疾病的康复。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书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整复下颌关节脱位的手法,还记载了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等骨科治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葛洪被认为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

eb2f000f1a780aaf04f8e9797f22ad4a.jpg

被称为“中国创伤骨科创始人”的晋代名医葛洪画像。

唐代蔺道人是另一位促进中国古代骨科发展的重要医家,他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总结了一套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治疗方法,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理论也做了进一步阐发,这四个治疗方法一直到现在还在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还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的治疗方法,以及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方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提到了一种用杉树皮夹板做固定工具的复位方法,在后代的医书中多次出现,使用了上千年,但在近现代慢慢消失。现代西医多用石膏固定法或新科技低温热塑板固定法,那么,中国古人为什么对杉树皮情有独钟呢?有临床专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杉树皮夹板虽然价格低廉,但质地轻、韧性强且有一定弹性,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任意裁剪、量身制作。在治疗的前期——固定期,夹板不易变形,可达到预想的外固定作用。而治疗的后期,当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夹板可以发生弹性变形,随着肢体肌肉的运动而运动,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对比石膏、低温热塑板,不完全封闭的杉树皮夹板轻巧且透气性好,会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杉树皮夹板还有个特点,在现代X光透视下基本不显影,方便医生观察固定后骨折复位情况。因此,在失传一段时间后,杉树皮近些年又被很多医院恢复使用,成为独特的骨折治疗神器。

治疗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世界领先

宋、辽、金、元时期,医学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出现了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元代时期,由于骑术盛行和战争频繁,骨折损伤者明显增多,在当时的医学十三科中,正骨科被首次独立出来,单独成科,这体现了当时医学界对正骨的重视。

元代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正骨专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危亦林。危亦林生于江西省南丰一带非常著名的中医世家,家中有专门的藏书馆,其中医学典籍多达几百种。在读通这些书籍之后,他遍寻各地中医典籍,并在行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改进,著成了50多万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该书是一部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重要综合方书。数百年来,一直被医家推崇,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元刻本,朝鲜有重刊本流传。对于中医发展,危亦林最大的贡献是骨科,在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治疗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危亦林在行医中发现,脊椎骨折一般是由于巨大的外力作用所引起,在这种暴力作用下,往往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如果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是很难的。经过长期的思考和临床实践,他发明了“悬吊复位法”,就是将患者头部向下,身体悬吊起来,从而使脊椎保持拉伸状态,同时配合复位手法,将骨折的部位复原。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人体自身的重力,巧妙地促进了脊椎的复位。直到1927年,英国医学家戴维斯才发明了类似的方法,比危亦林整整晚了600年。近代脊柱骨折的复位法基本上都是延续了危亦林的这个办法。

2597f655e8a08d02245ee084150caa07.jpg

中国古代治疗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世医得效方》还对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各种治疗和脱臼的修复方法做了精辟的论述,被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称其“载古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

元代还有一部知名的医学名著《回回药方》,其中的“折伤门”属于骨伤科范畴。这部书大部分内容继承了《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世医得效方》等医书的经验,有新意的地方是,它收录了阿拉伯外来医学知识,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明清时期,骨科在学术上出现大量专著,其中的很多方法惠及后世。比如明代《金疮秘传禁方》记载了用骨擦音作为检查骨折的方法,骨擦音是骨折后骨折端之间摩擦或碰撞产生的声音,在没有X光片等高科技手段时,这种方法可以判断骨骼是否骨折,现在仍作为临床的有效判断方法。

1742年,清代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系统地总结了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骼大小、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图文并茂。该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并介绍了腰腿痛等疾患的手法治疗,及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法。这部书中的“正骨八法”被后世医家奉为“宝典”,影响深远。1807年日本人二宫彦可编著了《中国接骨图说》,该书记录了我国的中医正骨技术,并配了大量的操作图谱,间接说明了我国中医正骨技术的繁荣和悠久历史。

清代宫廷正骨流传至今。

1840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医受到歧视,正骨医生被视为“走江湖、卖膏药的下九流”,正骨医学也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有些治疗方法甚至失传。但难能可贵的是,宫廷正骨、少林正骨等不少手法通过师承或祖传等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

先说宫廷正骨。宫廷正骨是清代特有的,来源于清代宫廷上驷院绰班处,是蒙医正骨术和传统中医骨伤科精髓的融合凝炼。《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官制》中提到,上驷院初名御马监,后来改名为上驷院,里面的医生主要治疗皇族子弟因骑马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是宫廷正骨形成的前身。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清代太医院的正骨科被划归于上驷院绰班处。之后,上驷院绰班处成为清代宫廷唯一的正骨机构。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至1850年),上驷院绰班处开展骨科教学培训,当时传承医术以师徒相传、口传心授为主,为清代培养了大量正骨医师。光绪年间绰班处的御医夏锡五是其中的优秀弟子,著成《松山堂夏氏功法》,成为宫廷正骨流派的一个支脉代表。辛亥革命后,宫廷正骨走向民间,夏锡五的女婿吴定寰习承其正骨技艺并发扬光大。2008年,这一支脉的宫廷正骨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廷正骨还有一个重要支脉代表刘寿山。刘寿山师承绰班处御医文佩亭。1959年,刘寿山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其“摸骨”功夫闻名遐迩。刘寿山把人体内的骨骼分为明硬骨、软骨、额外骨三类,令人称奇的是,其摸出的明硬骨数量与髌骨总和,基本与现代解剖骨骼数量一致。他还总结人体内的筋有485条,并按其所在部位和作用命名,这在西医中是没有的。刘寿山培养了大量弟子,以孙树椿最为知名,2007年,孙树椿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除了宫廷正骨,民间正骨也是百花齐放。传统武术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是晚清至民国,也带动了当时正骨疗法的发展。知名作家冯骥才写过一本《俗世奇人》的书,书中有一个绰号“苏七块”的民国正骨大夫。“苏七块”在天津开所行医,医术精湛。“苏大夫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这段描述体现出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正骨医生的手感与手法在无数次的行医中,练得出神入化,这也为正骨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民间正骨还有从其祖上传承下来的正骨秘法,比如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骨伤流派之一——上海“石氏伤科”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石氏伤科缘起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武林世家。清代道光年间,石氏先祖石蓝田在当地开了一家镖局,习武之人大都有一些治疗骨伤的方法,石蓝田就用家传独门秘方为镖师治伤,久而久之积累了一套正骨的独特经验。后来,石蓝田在上海开设了以骨伤科为主的诊所,开创石氏骨伤学派。新中国成立后,石氏后人将传家秘法贡献出来,被广为流传。2008年,“石氏伤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石氏伤科”的发展模式相似,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民间著名老中医将正骨经验纷纷贡献出来,得到系统地整理与继承。1958年,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人博采各地中医骨伤科之长,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疗法,并编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把骨折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之后在各地中医院校传播开来。

丁氏推拿是我国目前影响最大的推拿流派,也是现代推拿学科体系的基石,先后于2015年和2021年入选上海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丁氏推拿肇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指禅推拿和㨰法推拿两大流派:前者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深透、柔和;后者有利于被动运动的结合,是面状刺激的标志性手法。

上世纪90年代末,丁氏推拿传人开创了脊柱微调手法体系,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最小的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目前,丁氏推拿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丁笃笃在丁氏推拿的基础上开创了丁氏运动正骨疗法,全国脊柱关节病因专家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协会国际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医,特别是针灸和正骨,很早就有。近些年,随着各地中医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外国人学习中医更方便了。比如原位于北京望京地区的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现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就吸引了大量韩国留学生,甚至因为留学生太多,让望京有了“韩国城”之称。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对正骨在国外的传播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奥运赛场上,当运动员发生轻微运动损伤时,正骨医生可以做到“手到病除”。

2fb06cddf67b16dbbb7468f61b87ef0a.jpg

目前,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传播“正骨”比较火的地区是美国和日本。从1895年加拿大人丹尼尔·帕尔默将正骨术引入北美至今,美国已经有数万名正骨医生,且保险接受正骨治疗费用的报销,因此,接受正骨治疗的民众越来越多。在他们看来,这种区别于“massage”(按摩)的正骨可以治病很神奇,因此,很多医生和患者会把治疗过程上传到社交媒体,有的医生因此成了“网红”。日本是另一个热衷于研究正骨的国家,其中一部分日本人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正骨秘法”,甚至有人号称复原了中国唐代的“张果老倒骑驴”正骨术。这次巴黎奥运会期间,这些国外的正骨医生又在网上火了一把。很多中国网友纷纷留言:“正骨很神奇,正根在中国。”呼吁他们到中国体验传承了几千年的正宗“医学奇术”。(高仁仆)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11-14 11:53:20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2022-02-09 11:40:21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2022-02-08 11:19:13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2-02-07 16:52:08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2022-01-27 13:33:34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2022-01-26 14:57:26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