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始·播种希望
”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从政策制定到教育实践,多措并举,持之以恒,逐步消除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壁垒,促进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互鉴,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2024年7月至8月,本实践队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与语言实践为调查对象,将实践地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大区,调研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当地语言政策的落实情况,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当前阶段语言政策的关注焦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行千里路,问多语事。40多个日夜,40余场访谈,1036份问卷,累计上万里路。走访吉林,我们探知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之实;街头巷尾,多语标牌映照城市包容之光。漫步新疆,我们聆听民族语言政策下的心声;双语并进,文化传承在青年心中生根。踏入云南,我们揭开民族文化的古老面纱;白语与东巴文,传统在现代中焕发新生……
群力·共耕田野
(1)调研组
走访东北,我们来到了珲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受到焦局长和金副局长的热情接待。局长介绍,通过双语和谐社区建设、政策文件的朝语翻译等多种方式,珲春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珲春街头的汉朝俄三语标牌,展现了珲春作为边境城市的独特魅力及开放包容的美好愿景。
来到西北,鄂尔多斯市的政策执行与文化活动令人印象深刻。政府公文的严谨遵循,原创诗词盛会的文化盛宴,都加深了群众对各民族语言的理解与尊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哈萨克族青年阿不都和迪娜表达了对民族语言推广的期望,同时也指出民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受限。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经理玉素甫先生和柯尔克孜族店员热孜亚女士都提到了加强民族语言政策宣传的必要性。
踏入西南,我们与利川市民宗局局长牟春华进行交流,了解到编写土家方言教材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我们还采访到90岁的谭宗派研究员,60余年的坚守与热爱,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语言保护者的前行之路。大理白族与玉龙纳西族的探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纳西族东巴文的文旅应用,蒙自市的青年之声,都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实践队员采访照片
调研组全体成员跨越千山万水,见证了民族语言政策的落地生根,也感受到了民族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本次调研涵盖超30个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听取了政府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少数民族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一篇及学术论文若干篇。
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
(2)宣传组
实践队宣传组自创公众号“邦畿千里”,暑期共产出6篇原创推送。其中包括1篇实践总结,3篇调研日志,2篇地区总结,遍及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大区,调研朝鲜语、蒙语、土家语等数十种少数民族语言,涵盖与各地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干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服务中主任、少数民族地区师生、店主等超40余场访谈。原创推送共获得近10000阅读量,超6000点赞数。
支队的活动也收获了武汉大学融媒体的关注,共计4篇篇原创推文被“WHU实践”、“青春珞珈”转载,共获得超1000阅读量,500点赞数。此外,实践队在搜狐网、腾讯网等数十个媒体平台发布我们的实践新闻稿,在更大的平台,为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贡献力量。
实践队宣传视频
(3)美工组
美工组致力于视觉呈现和创意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地特色元素,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艺术作品,对实践地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美工组下设三个小组:IP设计组、logo设计组和文创组。
IP设计组打造了实践队IP形象语小娲,其灵感源自《山海经》;这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集,详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与形成,被誉为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源头。IP原型设定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女娲,女娲造人的故事源自《山海经》,流传千古,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小娲的形象融合了中国传统古典五官特色,柳叶眉下以红色眼影点缀,金瞳闪烁。她的前发与鬓发设计成对称纹样,表达了“双语教育”和“两开花”的美好愿景;长发发尾如烟雾般渐变散去,象征着《山海经》中的“山海”意象。服饰方面,语小娲身着传统织物丝绸,腰间配以金色凤凰羽毛饰品。而人身蛇尾的设计,则还原了女娲的神话原型形象,蛇尾弯曲成无穷符号的造型,寓意着“交融共生、无限可能”。
语小娲基础形象与民族专属ip形象
此外,组员们还根据不同的实践目的地,为语小娲“换上不同的衣衫”,绘制了各调研民族的专属IP形象。
logo设计组巧妙地将语言中的“语”字与“同心圆”元素相融合,象征着各民族多种语言如同同心圆一般,心心相印、紧密结合。主色调采用了渐变红,寓意为各民族欣欣向荣,及融在民族血脉中的中国红。同时,渐变的色彩设计也象征着本次实践活动的跨越性,从祖国的一地到多地,涵盖多种民族语言和地区,是一个渐入渐深、不断探索与融合的过程。
本组还推出了民族特别版logo,结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纹样和基础logo设计而成。
团队logo展示
文创组的组员们通过对地域特色、民族图案、传统工艺等元素的挖掘与再创造,设计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包括文化衫、明信片、帆布袋、笔记本等。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实践活动的内涵,也为实践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
文创设计
心语·心田回响
对待少数民族语言该残忍地杜绝使用吗?该一味地发扬吗?如何做到既保护个别民族文化,又不割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在发扬与控制间把握一个微妙的平衡?这无疑需要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索。但无疑,重要的是我们各族要不断加强了解与信任,做到彼此真诚相待,彼此关爱,让所有疑虑与恐惧烟消云散,那么再不同的语言也不再会成为加深隔阂的那把利刃,而是会不断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体验,更亲切紧密的关联。各民族既相互团结,又多样发展。
——王舒玥
这次调研之旅,让我对珲春的语言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多语并存的环境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种充满挑战的探索之旅。我意识到,语言政策的成功实施并非易事,它需要社区的广泛参与和持续的政策支持。每一个语言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它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与传承。
——石咚灵
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冲刷,我们更应细心拂去岁月的尘埃,让少数民族语言的瑰宝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也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担当精神。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望未来,我坚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吴笛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更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发展的复杂课题。藏语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需要政策、教育、社区以及每一个藏族人的共同努力。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藏语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希望和可能性。
——吕玥彤
收获·硕果累累
语言的织锦上,
我们细绣每一缕民族的丝线。
华美瑰丽,
在多元的和谐,
在传承与创新的交错,
在韵律流转,字里行间,
更在心与心的诉说与倾听。
来路迢迢,以此为纪。
今宵笔落,情满意盈,
他日重聚,再续绮梦。
(陈韵羽 赵聪慧)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