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智悦竹村”研学实践队跨越千里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大竹园村,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当地的美丽风光和乡村生活,感受“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乡村蝶变,以青年的视角和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千万工程的学习体悟:青年感知伟大成就和使命任务
“千万工程”正在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在浙江省安吉县大竹园村,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位村民的生活。昔日的田野变成了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61幢风格各异的民宿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成为大竹园村的新名片。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乡村宁静与美丽的场所,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
“以前我们只懂得种地,现在我们还能当上民宿老板,生活真是大变样了!不仅住房条件更好了,还有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一位村民高兴地与实践团成员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从村民们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状态中感受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宿集群和以竹代塑特色产业不仅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机遇。”据村委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民宿集群和特色产业,村民们的收入也在显著增加。
“诗画”般的乡村图景、沉浸式的体验观摩,在实践团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这里的房屋规划得错落有致,基础设施完善,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深刻感悟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千万工程’的蓬勃生机,更加读懂‘人民至上’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了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的决心。”实践队员贾冉冉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实践感悟。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竹园村以竹代塑馆深入体验环保工艺。贾冉冉供图
乡村产业的探索创新:青年提供研学基地建设新思路
实践队成员结合大竹园村现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设计了系列自然教育、乡村美学等研学课程及活动运营方案,并结合所学专业,为当地开发了一个基于H5技术的交互式研学导览平台——荷风竹影、智绘未来,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直观、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平台包含“荷”你相识、探秘古建、竹林物语、泥塑秘境四项功能,使用者只需轻点屏幕,即可获得关于大竹园村的详尽研学信息,不仅融合了图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内容,更引入了在线问答、打卡集章、虚拟种植等交互式活动。“我通过虚拟种植了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这比课本上的描述生动多了!”一位小朋友在体验后兴奋地分享。
图为实践队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的研学平台。贾冉冉供图
村委会负责人表示,“这些大学生的创新想法和技术应用,为我们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更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新动能,期待这个平台能够帮助研学团队更好地体验大竹园村的独特魅力。”
非遗瑰宝的跨省对话:青年搭建津浙文化交融桥梁
村里的文化雅堂,不仅是村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传承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实践队队员来到文化雅堂,为当地的小朋友进行了一次特别的传统文化宣讲。
“姐姐,你看,这是中国结,它代表着吉祥和团结”“哥哥,你瞧,这是我剪的万里长城,是不是特别宏伟壮观?”在剪纸课上,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向哥哥姐姐们分享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大竹园村的孩子们用心地剪出了一片祖国的“大好河山”,剪出了如今的“盛世中华”,剪刀与纸张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成为孩子们献给祖国75周年华诞最好的文化礼物。
“相声是什么?”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实践队员们精心准备的天津非遗文化展示所点燃。天津的相声、泥人张、风筝魏等非遗项目,与浙江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交汇,实践团成员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讲述,引领孩子们体验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
孩子们对天津的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我们想去天津,亲眼看看那些非遗艺术的现场表演,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让乡村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也为浙江和天津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图为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传统文化宣讲。贾冉冉供图
天津与浙江、青春与乡村的这次美好相遇,不仅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夯实学识、躬身践行,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支持,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熊晓茵)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