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秋高气爽,燕园惠风和畅。9月5日下午2点,在“平湖秋月”“高山流水”优雅曼妙的古筝声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和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现任机关党委书记陆彩荣与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羽中等三十多位在京的著名诗人、朗诵家、书法家、画家等艺术届人士陆续走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中国博雅诗歌朗诵节暨艺术周边传播论坛”就此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文艺工作的战略部署,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文艺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要。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陆地教授主持,分为“艺术周边传播论坛”与“诗歌朗诵”两大板块。他在开场白中指出,不可能人人都是诗人,但人人都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歌是文学中的皇冠,生活中的花朵。但诗歌不仅满足于创作者或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必须成为文化的载体、思想的翅膀和美的使者跨圈出界,向周边传播,向社会传播,向国际传播。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在致辞中强调,诗歌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巅峰,更是精神的最佳载体。他回顾了中国诗歌的传统和中国新诗发展的历程,指出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理解中华文化的钥匙。吉狄马加主席还介绍了中国诗歌与国际诗坛、诗人的交流与传播概况,探讨了诗歌融入大众生活的可行性与策略。他认为,诗歌在塑造中国人的心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肯定中国诗歌发展成就的同时,吉狄马加主席也指出了中国诗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古典诗歌如何面对新诗的挑战,再现时代风姿;二是新诗如何从汉语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赓续传统精华。他最后还分析了AI技术对诗歌创作的挑战,指出,诗歌的主体性和诗人的独特经历将确保其永续存在,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人的价值和个性化创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羽中在致辞中指出,陆地教授在周边传播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进展,成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大特色之一。他认为,如何应用周边传播理论循序渐进地把中国优秀的诗歌艺术向当代的青年群体传播、向周边国家传播,是诗歌界和传播届共同的任务和使命。作为新文化摇篮的北京大学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术自由、理论创新,支持传播文化和诗歌艺术的发展和传播。
在艺术周边传播论坛板块,诗人和学者们就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以及如何提高诗词国际传播的效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陆彩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文化艺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查振科等就诗歌与传播理论如何结合、艺术与学术如何融合,如何充分利用周边传播理论中的人体、物体与媒体等“三体传播”提高在青年群体和国际上传播的效能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在诗词朗诵环节,各位诗人和朗诵家们的情绪立即被引爆,争先恐后地奉献了各自的得意之作。吉狄马加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亚云、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云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宇红、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祁人、文化艺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查振科、《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青年作家报主编周伟、《中华辞赋》主编石厉、中华女子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洁、中国教育电视台“诗意中国”总导演张宏、朗诵家非也、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秘书长杨东彪、中国诗歌学会办公室主任王爽、国家发改委《诗刊》原主编宋澎、北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陈仕彬、中华文化周边传播院执行院长崔燕振、国家铁路局网管处处长王秉良和来自黑龙江省、安徽省的诗人、朗诵爱好者黄鹤、武稚、杨广荣、刘翔分别朗诵了吉狄马加、陆地和他们自己创作的诗作。
活动结束后,与会者还兴致勃勃地一起游览了未名湖、博雅塔,体验了一下夜幕下北大秋色。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写作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节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孙延凤、董舒文、黄幼欣)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