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成都理工大学周文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油气专家,他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油气储层地质、油气工程地质、非常规油气地质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致密油气储层天然裂缝评价理论技术、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理论及技术、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构造-沉积分异与大规模油气聚集、页岩油气地质理论及评价技术等创新理论技术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为我国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采的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文教授工作照
攻坚克难 创新理论、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戴着“贫油”国的帽子,为了改写历史,一大批地质学家走上了石油勘探、开发的艰苦创业道路。随着60年代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开发,到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已经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鼓舞了一代青年人选择进入石油事业,毫无疑问,周文就是这一代新青年中的一员。
1979年,周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原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的石油地质专业,他凭着一腔热血和爱国之情,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1983年本科毕业后,周文留校任教,在学校王允诚、彭大均、程光英、陈立官等老一辈的教授指导下,开启了油气地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勤恳努力学习、扎根深入研究,积累专业知识,为他后来的油气地质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从1883年起,围绕油气地质中储层裂缝、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理论及技术等难题,周文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了长期持续研究,经过20多年不断攻关和实践,终于在油气储层裂缝评价及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1998年,周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裂缝性油气储层评价方法”专著,提出了新的裂缝成因划分方案、建立基于裂缝成因、期次及控制因素的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预测评价技术,推动了国内裂缝性储层评价理论及技术的发展。2007年,周文又率先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专著,推动了油气藏现今地应力评价理论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影响,周文也就此成为我国油气藏现今地应力藏的奠基人之一。
90年代中期开始,周文组建了自己的复杂油气储层地质及成藏地质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西部主要盆地及中东、中亚等重要地区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及成藏方面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陆域及主要海域地区,中亚及中东地区。他攻克了油气勘探开发中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为国内复杂油气成藏、致密储层地质评价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建立了系统“碳酸盐岩测井地质”理论与技术,提出的“三元三级”复杂碳酸盐岩成藏新模式、“隆、槽构造分异控制大规模油气聚集带形成分布新理论”等,极大丰富了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地质评价理论。周文还作为实际负责人2003年参与了青藏地区20个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第一次摸清了青藏地区的资源情况,包括非常规油砂、页岩油等资源。
21世纪初,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冲击世界油气产业界,全球都在关注中国能否实现“页岩气革命”。周文带领的团队成为国内最早开始页岩气地质研究(2006年)、最早聚焦页岩层的储层属性(2011年)攻关的团队之一,在页岩气储层地质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中国页岩气开发扫除了理论、技术上的障碍。
2009年起,周文积极参与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陆域页岩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为中国第一次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做出了贡献。他带领团队全面参与了涪陵、长宁、威远、延长等页岩气勘探开发区、胜利油田、松辽南部、雪峰西侧构造复杂区等的研究和评价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国海相高演化页岩储层评价技术体系,为形成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如今,周文带领团队已经形成了贯穿油气勘探开发包括油气藏地质、非常规油气地质、油气开发地质、工程地质一体化等在内的特色显著科研体系。
2018年4月周文教授在乐山葛村带研究生观察野外剖面
勇于开拓 助力双碳战略
地热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过去10年备受世界关注,全球地热能发电快速增长达50%(GEA)。加快我国地热资源转化为能源利用,提升地热能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现已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点之一。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陆域除喜马拉雅高温地热带外,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特别是我国的人口聚集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位于中低温地热分布区。如何将这些地区地热资源转化为能源资源加以利用,成为周文和团队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
2019年以来,周文作为成都理工大学的主要人员,积极参与四川省“天府永兴”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周文的主持下,提出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能及半生资源开发应成为未来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
中国含油气盆地经过近70多年的高速勘探开发,目前有近几十万口废停井,加上煤田、盐业等废停井,已达近百万口,每年新增废停井也近千余口。这类井一般深度在地面以下2000米以上,井中还有地热及半生的锂、铷、锶、溴等近10种稀有矿产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直接报废就浪费了国家投资。因此,依托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周文组建了由成都理工大学牵头,四川大学、宏华集团、东方电器集团等参与的中低温地热能勘探开发与利用技术研发团队,聚焦于盆地废停井水热型中低温地热发电成套技术及热水层伴生锂等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开展研发,形成了技术体系,旨在推动我国地热产业发展,助力国家2060年实现“碳中和”。
经过近5年来的攻关,周文目前在地热资源勘探、评价与开发区优选、地热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热水层伴生资源高效提取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及梯级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在2030年实现井场中低温地热发电示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委
扎根科研 未来再攀高峰
40多年来,周文现已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从“六五”至“十三五”计划)油气重大专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0余项;主持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四川省科技厅等项目100余项;还主持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中-沙SSG公司等国际合作项目8项。其团队成果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近10余个盆地,在东海、南海及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勘探开发区块,包括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等开展了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的致密油气勘探开发、页岩气勘探开发(四川盆地)、海外碳酸盐岩油气(中东、中亚地区)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学术著述方面,周文亦建树颇丰,总共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0余篇,此外,还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共授权发明专利18件,软件著作权6件。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他本人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如今,周文已成为目前国内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领域、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特别是裂缝性储层评价领域的知名专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周文深刻认识到,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他自己也十分注重国际合作。从2004至2006年,周文先后3次前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及法赫德石油大学从事科学研究;2010年至2019年先后多次带队到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家实验室、大学及研究机构学习、考察;他还多次出席国际地质大会、AAPG年会及学术会议,4次做大会报告和会议主持人;2016年及2020年,周文两次接受AAPG对团队“地质科学创新研究”“创新研究领导者”专题采访,极大提升了其团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现如今,花甲之年的周文依然步履不息、科研不止,面向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扎根科研,不断突破创新,再攀高峰,进一步提升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建立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新技术,谱写能源新篇章,守护国家能源安全。(文/张霞)
周文教授与2024年毕业研究生合影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