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君小学六三班家长进课堂之二十四节气冬至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节气的变换,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纽带。为了让孩子们在冬至这一天感受温馨,给这寒冷的冬季时光增添色彩,更为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2月18日上午,宋佳芯妈妈走进六三班,为同学们开展了“情暖冬至”的主题活动。
首先,宋佳芯妈妈带领孩子们复习了二十四节气歌,引出了活动的主题——“冬至”。
宋佳芯妈妈为孩子们讲解了冬至节日的起源,为孩子们讲述了古代名医张仲景给百姓们煮“祛寒娇耳汤”的冬至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互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冬至这个节气,宋佳芯妈妈介绍了关于冬至各地的不同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在冬至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诗人们也会生发出特别的感触,宋佳芯妈妈带孩子们品读诗人笔下别有风味的冬至。白居易笔下的冬至,是思家的;杜甫笔下的冬至,是想念亲友的;阮阅笔下的冬至,是欣喜而温暖的;马臻笔下的冬至,是闲适而从容的;苏辙笔下的冬至,是怡然自得的;苏轼笔下的冬至,是一个人的欢喜……
孩子们沉浸于诗词中,感受着诗人的欢喜。严严冬日,愿你如诗人般,静坐明堂,不染风霜;愿你做自己的光,挨过冬夜漫长,寻到温暖的春光。
了解了冬至由来及习俗、品读了诗词之后,孩子们迎来了他们最喜欢的动手环节:用超轻粘土包饺子、搓汤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奇思妙想的饺子,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冬至的快乐。
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可爱的“汤圆”,用白色超轻粘土制作各种表情的汤圆,并小用纸条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藏进小汤圆里,让冬至节的这份美好祝愿温情浸润童年。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宋佳芯妈妈包饺子的示范动作,了解了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随后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尝试啦!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显神通。有的手法熟练,一折一捏,漂亮的饺子便从同学们手中诞生了;有的还不太熟练,但他们的饺子却别有“一番风味”,元宝形状、月牙形状、大饼形状、包子形状……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班级里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历史的记忆,是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本次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相信在未来这颗种子会慢慢发芽、长大,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