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展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的碑,碑的下方又刻着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作的《黄山陵碑记》,诉说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江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也激励着后人延续前人身上不屈不挠、热爱祖国的精神与使命。
“渡江第一船”位于渡江战役纪念馆附近,它是“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只到达登陆主渡口的木制帆船。立在它旁边的展板,向游客静静展示着这只普通的渔船不平凡的历史:1949年5月20日夜,船工王小弟撑着这艘木船载着50余名解放军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从苏北正东圩出发,率先到达江阴申港徐村,并且在枪林弹雨下,又来回运送六次,为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小小一艘船,经由一位果敢冷静的船工之手,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如今,这艘船已然成为解放军与人民鱼水情深、军民一家的象征,也承载着传承渡江精神的历史使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望渡江历史,正是这些出自平凡的英烈,用他们抛洒的热血铸就了伟大。他们之中,有稚气未脱、意志坚定的少年,有意气风发、昂扬热血的青年,有成熟稳重、深谋远虑的壮年之人。而今,我们也应当传承先辈的精神,在新的时代踔厉奋发,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写就我们自己的“渡江故事”。
踏入纪念馆,馆内庄严肃穆的氛围立刻感染了每一位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展馆共分为“统筹谋良策”“雄师过大江”“古城迎新生”三个展区。透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我们得以窥见七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这座城市而挥洒的热血;在一件件革命文物上,我们得以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在“险象环生”这一栏目中,我们了解到要塞地下党的策反行动中所遭遇到的多次危机——主将更换、坚华被捕、地主告密、司令发落、要员变卦,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革命年代里中国共产党战士不屈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成员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员讲述解放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渡江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积极与讲解员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不少成员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他们对渡江战役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在纪念馆前举行了简短的交流分享会。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把渡江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子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为传承和弘扬渡江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渡江精神的激励下,他们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渠若冰,张艺嘉,曹琪,华蕊,朱雨轩,瞿恩惠,李璐妍,衡柏蓉,杨涛,石子川,陈锦标,房俊宇,冯昊天,蔡建成)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