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宣布,今年将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并推进1000个排水防涝重点项目,以筑牢城市安全“生命线”。这一政策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而作为非开挖修复技术的核心代表——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UV-CIPP),凭借其高效、环保、低干扰等优势,有望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策红利:15万公里管线改造催生巨大市场
1. 城市更新需求迫切
截至2024年,全国已累计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但早期建设的管道因材质老化、腐蚀等问题,结构性缺陷占比高达60%以上。今年新增的15万公里改造目标中,排水管网占比显著,尤其是DN400-DN2000管径的修复需求激增。
2. 非开挖技术成政策首选
传统开挖修复因交通阻断、成本高昂等问题逐渐被淘汰,住建部明确要求推广绿色、智能的修复手段。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因无需大面积开挖、施工周期短(仅需3-5小时),成为老旧管网改造的首选方案。
技术优势:紫外光固化修复的“杀手锏”
1. 高效与环保并行
UV-CIPP技术通过紫外光引发树脂快速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管,修复后管道寿命可达50年。相较于传统方法,其施工能耗降低40%,且无扬尘、噪音污染,符合“双碳”目标下的环保要求。
2. 适应性广,质量可控
该技术适用于DN200-DN2000管径,可修复腐蚀、渗漏、破裂等多种缺陷,且内衬管与原管道贴合紧密,过流能力几乎没有损失。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固化过程影响因素少,修复质量高,综合缺陷率低于1%。
3. 成本效益显著
以2024年哈尔滨市阿城区老旧管网修复项目为例,采用UV-CIPP技术修复3466米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工期缩短至传统工期的1/3;避免道路开挖、扬尘治理、交通管制等附加成本,综合节省投资约2000万元。
行业趋势:技术创新驱动爆发增长
1. 设备智能化升级
杭州四叶等企业已推出新型集成紫外光固化设备的多功能修复车,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和成功率。
2. 材料与工艺突破
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光敏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紫外光固化内衬软管,耐腐蚀性能大幅提升,可应对复杂化学环境,更适合化工园区、沿海地区的排水管网修复。
3. 数字化与标准化融合
住建部要求“先体检、后更新”,结合CCTV检测与AI算法精准定位缺陷,推动紫外光修复技术从局部修补向全管线智能化管理延伸。
企业聚焦: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光修复技术的领跑者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风口下,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深耕非开挖修复领域的经验,已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地下管网修复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2023年度中国地下管网修复总里程7413.6公里,其中开挖修复工程量为6791.0公里,非开挖修复工程量622.6公里。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向市场供应紫外光固化内衬软管161.5公里,市场占有率超25.9%。
开普瑞以“专业、高效、责任”为理念,正携手各地政府与行业伙伴,为15万公里地下管线改造注入科技动能,守护城市“生命线”的安全与活力。
结语
2025年,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企业协同的三重驱动下,这一绿色技术不仅助力城市韧性提升,更将成为中国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