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及推动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一支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跨学科学生组成的团队研发出仿生水母机器人“潮汐海灵”,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聚焦政策需求,将仿生技术与海洋保护结合,为守护蓝色家园提供智慧方案。”他们以创新科技助力海洋生态监测。
传统水下机器人常因噪音大、能耗高以及隐蔽性不足而限制了应用场景。针对这一痛点,学生团队实地调研,发现水母具有独特的伞状体喷水推进和触手转向机制,水母无骨骼、高含水量的柔软身体,配合喷水推进的低能耗、低噪音运动方式,以及触手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为水下机器人提供了高效、隐蔽和灵活的运动解决方案,为此将其作为仿生水母水下机器人的理想仿生对象。并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形态逼真、行动灵活的仿生水母机器人。该装置不仅实现水下无声作业,还可实时采集水质、温度等数据,成为海洋环境的“隐形守护者”。
团队由模具设计、智能制造等不同专业的成员组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专科+本科”协同模式攻克技术难题。研发初期,团队历经6个月反复试验,仅仿生驱动结构的设计方案就迭代5次。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3D打印技术连续打样5版模型,最终成功将部件重量降低40%。团队成员感慨道“从图纸到实物,每一步都是硬仗。”。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更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技术攻坚中的执着与韧性。
目前,“潮汐海灵”已斩获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团队计划拓展机器人在珊瑚礁监测、沉船勘探等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服务海洋资源保护;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科研机构与企业推动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联动政策与资本,争取专项扶持与社会投资,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为海洋强国战略注入创新动能,践行“科技向海”的可持续发展承诺。
海洋强国建设离不开青年创新力量的注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以技术回应国家战略,在跨领域协作中突破边界,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团队所言:“用科技探索深蓝,是我们对海洋未来的承诺。”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