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对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作用。
调水工程是生态工程、绿色工程,应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针对这一重要问题,西安财经大学张强教授团队提出了《关于构建南水北调工程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议》,从环境质量、经济质量、人口质量三个维度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共构建56类三级指标,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流域地区的环境质量评估、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生活状况构建详细监测标准,旨在为南水北调工程流域的生态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今年2月,该建议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咨询服务报告类一等奖。
建议认为,基于南水北调工程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从环境质量、经济质量、人口质量三个维度分别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并设计了监测指标体系表,为每个三级指标确定了计量单位。
张强介绍,环境质量监测应着重考察大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量等三个维度。主要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以及水源地涵养情况、水污染情况等设计30余个三级指标;经济质量维度指标的选择,主要反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可选指标包括GDP总量、人均GDP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R&D支出占GDP比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等;人口质量维度的指标要重点考虑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指标及数据的可选择性和可获取性,建议设置幸福感、人居环境、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四个二级指标维度,其中包括人均可支配文化资源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比例、人均医疗资源占有率等三级指标。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