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三灶镇海澄村,曾以咖啡香气吸引路人的李智文,如今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文化传承。2024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咖啡创业者转型为非遗和香技艺的传承者,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起点,开启了与香文化交织的新篇章。
从都市白领到非遗学徒:一场文化觉醒
李智文曾扎根澳门商界十年,但女儿的成长与父母的年迈让她选择回归家乡。最初,她以咖啡为纽带连接城乡情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横琴非遗和香技艺传承人琚翠薇女士的故事。琚翠薇作为第十代传承人,深耕香文化十余年,将传统和香技艺与现代养生理念结合,开发出线香、香珠、精油等千余款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被香文化的深邃魅力所吸引,李智文毅然报名参加了横琴非遗和香制作技艺的课程。在琚翠薇的指导下,她系统学习了和香的历史、配伍原则与制香技法。从品鉴沉香、老山檀到亲手调制“安睡香”,她逐渐领悟到“香药同源”的智慧,以及传统技艺中“君臣佐使”的哲学。课程中,琚翠薇强调“制香需静心修德”,这让她重新审视创业的初心——不仅是谋生,更是文化的传递与精神的滋养。
创新与传承:从学徒到乡村文化推手
学成归来后,李智文打算将祖屋改造成“海澄和香工坊”,聚焦本土化创新。她借鉴琚翠薇的“成香九要”理念,结合珠海三灶的岭南文化特色,推出“渔女香囊”“蚝壳香薰”等文创产品,将非遗技艺与地域符号巧妙融合。此外,她引入琚翠薇研发的“随身香佩”概念,设计出便于携带的和香牌,让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中也能感受传统香的疗愈力。
为拓宽市场,她与相关的项目合作,将和香体验纳入乡村游路线。游客可参与制香、品香活动,甚至用香渣制作手工皂,体验“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这一模式不仅吸引了粤港澳游客,还带动了村民就业——李智文招募本地妇女参与香材分拣、香包缝制,为她们提供灵活增收的机会。
横琴机遇下的文化新篇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李智文计划进一步打通“非遗+文旅”链条:与本地相关的企业合作推出“香眠主题房”,在珠海机场开设和香文化展柜,甚至通过琚翠薇的香学平台对接港澳市场。她坚信,和香不仅是古老技艺的复苏,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让村民因文化而自信,让乡村因非遗而鲜活。”
结语
从咖啡到和香,李智文的转型折射出新时代乡村创业者的文化觉醒。她以横琴为支点,将个人梦想融入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洪流,诠释了“新三农人”的多元可能。正如琚翠薇所言:“传统技艺的活力,在于与当代生活的共鸣。” 而这共鸣,正通过李智文的努力,在三灶镇的巷陌间悄然回荡。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