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安州区秀水镇的党委书记、镇长等人因一段在油菜花田跳“李羲承进行曲”的魔性舞蹈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四名基层干部动作生硬、各跳各的“千姿百态”,却意外收获网友热评:“不是油菜花不好看,而是书记镇长的舞姿更吸引人”。这场看似“自毁形象”的表演,实则是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大潮中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其背后的逻辑与启示值得深思。
传统印象中,基层干部常与“严肃”“保守”等标签挂钩,而秀水镇领导班子却主动打破刻板印象,用“笨拙”的舞姿与网络热梗碰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这种“不完美”恰恰成为传播的爆点:西装革履的书记跳着顺拐的舞步,镇长全程“面不改色”地完成动作,既诙谐又真实,迅速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正如冯胜国所言:“面子是老百姓给的,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再掉一次面子又何妨?”这种放下身段的真诚,反而为地方文旅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秀水镇是优质粮油主产区,油菜花海虽美,但在南方并不罕见。面对各地文旅宣传“内卷化”的竞争压力,镇政府若选择专业团队包装推广,成本高昂且效果难测。而干部们“豁出去”的即兴舞蹈,仅通过一部手机、一小时排练,便以零成本实现“出圈”。这种“轻资产”模式为资源有限的小镇提供了新思路:无需巨额投入,只需找准网络情绪痛点,用“小而灵”的创意撬动大众关注。数据显示,视频发布次日,当地游客量显著增长,周边农家乐夜间客流激增,印证了“流量即效益”的现实逻辑。
“魔性舞蹈”带来的热度是短暂的,乡村振兴更需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秀水镇的做法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当地在吸引游客后,迅速加强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保障,并计划打造特色民宿、非遗体验等项目,提升游客体验;二是农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油菜花不仅是景观,更是经济作物。通过文旅引流,当地可推动“农业+旅游+文化”三产融合,如开发菜籽油等深加工产品,举办美食嘉年华等活动,让农民在花期外持续增收。
这场“尬舞”的背后,是基层干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无论是黑龙江驻村书记直播跳舞带货,还是西安村支书用七国语言推介景点,越来越多的干部正跳出办公室,用“土味创意”为乡村代言。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正如网友评价:“硬核舞步为民生,很暖心”。干部们以“为民办实事”为初心,甘当“推销员”,恰恰体现了乡村振兴中最珍贵的担当精神。
秀水镇的案例证明,乡村振兴不能仅靠“埋头苦干”,更需“抬头创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基层干部若能善用网络文化、拥抱年轻语态,即便“舞姿尴尬”,也能舞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当然,创新需与务实结合,流量需靠服务沉淀。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朵油菜花的绽放,都成为富民强村的“金色希望”。(谢京辉)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