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强劲的经济活力,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企业以及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李长亮老师指出经济活力打造存在核心问题,深入探究这些核心问题,对于释放经济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活力的首要瓶颈
创新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当前许多地区和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从企业层面来看,一些传统企业受限于旧有的生产模式和思维定式,缺乏对新技术、新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它们习惯于依赖传统的生产要素投入来获取利润,对于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在一些制造业领域,部分企业仍然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来维持生存,而忽视了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够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必然会陷入发展困境。
在宏观层面,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鼓励创新的政策,但在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门槛过高、审批流程繁琐等,导致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此外,金融机构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创新型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创新活动。
市场机制不完善:束缚经济活力的枷锁
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保障,它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当前市场机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限制了企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在一些行业,存在着严格的行政审批和资质要求,这使得一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活力。例如,在某些公用事业领域,由于垄断经营和较高的准入门槛,民营企业难以参与竞争,导致市场缺乏活力,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不力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些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假冒伪劣、商业贿赂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使得诚信经营的企业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统一和开放,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人才短缺:制约经济活力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然而,当前人才短缺问题在各个领域都较为突出。
在高端创新人才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端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由于我国在高端教育资源和科研环境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在吸引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出国留学或到国外企业工作,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在技能型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相对滞后,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企业需要大量掌握先进数控技术和机器人操作技能的人才,但目前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企业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困境。
破局之钥:多管齐下激活经济活力
针对上述核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来激活经济活力。
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企业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市场的统一和开放。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方面,要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要加强高端教育资源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活力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核心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市场机制、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才能释放经济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