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性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和农信作为中国农村市场最大的专注服务农村小微客户的“三农”综合服务机构,始终以解决农村生产“用钱难”问题为核心使命,通过普惠信贷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资金需求,助力农村经济繁荣。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和农信积极推动多元化转型,从单一信贷服务扩展至农业生产、农村消费品及新能源等领域,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农村服务网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接下来我们将从普惠信贷、多元化转型及服务下沉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中和农信如何通过创新实践助力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
小额信贷:解决农村生产“用钱难”问题
中和农信通过小额信贷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用钱难”问题。小额信贷能够满足农村多样化资金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促进社会公平、包容性发展及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中和农信瞄准农村小微客户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坚持合规运营,充分发挥补充衔接作用,以可持续、可负担的普惠信贷服务覆盖广大农户,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性。
中和农信坚持“支农支小”原则,专注服务小农户及农村小微经营者。其产品设计强调“低门槛”和包容性,注重客户保护,避免过度负债。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进县入村,上门服务”式的服务网点,中和农信实现了信贷服务直达乡村。同时,积极推动线上数字服务,打造数字化智能中台,赋能线下服务,提升效率。
在产品设计上,中和农信侧重于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量及还款意愿,采用多种灵活还款方式,减轻农户还款压力。结合农村客群特点,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和实地调查,建立了高效的线上+线下风控体系。在贷款用途方面,重点支持生产经营,近年来将贷款产品与生产场景深度结合,大力发展农资、农机具等细分生产场景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中和农信将环境友好作为重要前提,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并积极为农户购买绿色耐用生活品提供贷款支持,引导农村绿色发展。
多元化转型:从信贷服务到综合赋能
中和农信已从单纯的小额贷款机构向多元化服务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长尾市场的高竞争壁垒被逐渐打破。通过数字化能力升级和丰富的商品及服务,中和农信的业务板块已扩展至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服务及新能源等领域。
根据公开数据,中和农信2024年6月末在贷余额为202亿元,上半年收入为19.2亿元,净利润0.79亿元,调整后利润3.37亿元。其中,信贷收入为11.6亿元,非信贷收入为7.6亿元。非信贷业务收入贡献近40%,2021年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3%。特别是农业生产业务,其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7.2%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0.7%,成为中和农信的第二大业务板块。
服务下沉:打造高效农村服务网络
中和农信通过强大的线下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直达农户。与城市客户相比,农村客户需求小而分散、收入不稳定、信贷历史有限或缺乏可接受的抵押品,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此外,农村客户倾向于依赖面对面服务,因此强大高效的当地运营团队成为下沉农村的基础条件。
中和农信通过约550个本地服务网点、超过7200名基层服务团队成员和超过12.7万人的村级合作伙伴,构建了覆盖广泛的农村服务网络。这一网络不仅是开展贷款业务的核心,也是打造风控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数字化能力升级,中和农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为农村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中和农信通过普惠信贷服务解决了农村生产“用钱难”问题,同时通过多元化转型和高效服务网络,实现了从单一信贷服务到综合赋能的升级。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