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基建枢纽,电力铁塔、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传统钢结构焊接面临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人工成本高等难题,尤其在塔脚焊接环节,复杂工况对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极高。
内蒙古工业大学“小白杨”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响应科技强国号召,依托学校智能制造学科优势,自主研发“塔脚智能焊接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为传统基建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三项核心技术突破
01 “慧眼识缝”-视觉识别焊缝技术
针对塔脚焊缝复杂多变的难题,团队创新应用大视野线激光扫描+高精度MEMS三维相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滤波算法与点云处理技术,系统可在粉尘、强光等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识别准确率达97%,彻底解决传统焊接依赖人工定位的痛点。
02 “化繁为简”-无代码编程焊缝生成系统
首创图形化无代码编程界面,操作人员无需编写复杂代码。结合云端“焊接GPT”与工艺专家库,系统可自动匹配最优焊接参数,调试效率提升60%,技术门槛降低80%。
03 “智造未来”-焊接GPT与工艺专家库
集成“定位-夹紧-焊接-检测”一体化模块,搭载双变位机协同作业技术,单台设备每小时可完成2-3组塔脚焊接,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
该技术可将单塔脚焊接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5小时,焊接成本降低50%。每台设备年均可替代15名焊工,节省人工成本超200万元;焊接材料损耗减少10%-20%,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目前,小白杨团队虽仍处于设计阶段,但预计在今年12月正式成立公司。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持“技术报国”理念,将科研扎根产业需求,以智能化重塑焊接行业,为“中国智造”贡献草原科创力量。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