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各领域老专家、老教授开展了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银龄行动,旨在发挥老年人的专业特长和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银龄行动从5省试点到31省全面推开,由省及市、由市及县,形成国家、省市、县携手发动各领域老专家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的良好局面,得到广泛好评。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
现在,银龄行动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重要平台之一。在这项行动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陶贵周以其卓越的医学造诣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成为医学健康科普领域的榜样。近几年来,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数百场健康科普讲座,受益群众达数百万人次。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了“老有所为”的精神,更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陶贵周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的风采。
2025心动力量重走长征路基层赋能活动,为甘肃老区人民义诊与科普,受到老区百姓欢迎。
大医精诚 心系患者
陶贵周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特聘教授,辽宁省首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不仅是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和“辽宁名医”,更是“中国健康传播大使”和“卓越建树人民名医”。从医40余年来,他始终秉持“患者至上,服务百姓”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陶贵周教授的医学之路始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大爱,多年来,他深耕心血管疾病领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常说:“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治心”。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他用自己的耐心和关怀,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在临床工作中,陶贵周教授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他深知,心血管疾病往往来势汹汹,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因此,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格外认真细致,从诊断到治疗,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他的患者中,有许多是慕名而来的疑难杂症患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陶贵周教授的精心治疗下重获新生。
陶贵周教授的事迹不仅体现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深知,健康不仅仅是医院里的治疗与康复,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正是这种使命感,促使他将目光投向了医师培训和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普及事业,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2023.10.14 陶贵周教授与杨晓蕾教授受大连市农工民主党领导委托在大连首次进入大连理工大学进行健康科普讲座和现场义诊,100多名大连理工教授免费受到健康服务。
2023年初冬在大医一院领导的倡议下陶贵周教授应邀与其他大医一院专家赴盖州市北山嘴村健康科普并做义诊
健康科普 传播健康
2022年3月,陶贵周教授被人才引进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担任特聘教授。他表示,人虽然退休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绝不能终止,医生不论走到哪里治病救人的义务都不会变。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除了出专家门诊外,结合自己的40多年临床经验,承担了医师培训和健康科普任务。
近年来,陶贵周教授尽全力投入到健康科普传播事业中,他表示:疾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而健康科普是实现疾病预防的关键。他说:“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科普,只有让更多人掌握健康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康。”
陶贵周教授表示,他之所以投身健康科普的初衷,源于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许多患者由于缺乏健康知识,错过了疾病预防的最佳时机,导致中国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他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自己有责任将医学知识普及给更多人。于是,他作为中国老年科技志愿者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银龄行动”的道路。
“银龄行动”的六大行动包括:健康服务行动,科技兴农行动,科普宣传行动,老年互助行动,法律维权行动和红色传承行动。陶贵周教授作为银龄科技志愿工作者,主要围绕着健康服务、科普宣传、老年互助开展工作。他的健康科普工作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他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医师培训和科普讲座,受益者众多。他通过大连市科协所属的大连心脏学会直播平台及医学365直播平台,他直播及回放了十五期医学专题培训兼顾科普知识讲座,直播和回放收看医生人数居全国第一。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志愿进行线下医师培训和科普讲座,足迹遍布大连市县区医院以及省内其他医院。
此外,陶贵周教授还走进社区、工厂、机关单位、部队、高校以及省内外等地,义务进行健康科普讲座。他的讲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他还积极参加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夏院长和杨院长牵头与大商集团,大连慈善总会合作的全国首创“心”健康快车慈善公益项目,将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理念及心肺复苏技术送到了基层。
在大医附一院领导的支持下,陶贵周教授与《医师报》社直播平台合作,面向全国直播的科普讲座“冬季遇上节假日心梗脑出血猝死高发如何预防”的连续两小时直播不到10天累计收看人数415219人次,首场收看直播人数367008人次,创下了单个专家专题科普讲座收看人数及讲课时间的全国记录。
近三年来,作为“银龄行动”的积极参与者,陶贵周教授义务进行医师培训兼顾健康科普讲座40余场,线上线下收看人数达20多万人次;走进社区、高校、军队、公安局、厂矿企事业单位进行健康科普讲座50余场,线下收看人数1万多人,线上收看人数100多万人次。
2024.5.15陶贵周教授应邀在大连海洋大学渤海校区做第十四期大学生如何保持心身健康
银发力量 贡献社会
现在,陶贵周教授的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他被《医师报》组织的第八届专家高峰论坛评为“科普之星”,被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授予“科普创新奖”,入选“百名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被《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组织的由院士和国家各专业协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评为“第五届卓越建树人民名医”。但是,面对荣誉,他始终保持谦逊,他说:“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为健康事业奋斗奉献的人。”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对此,陶贵周教授表示:我是一名医生、临床教师及健康科普志愿者。从医40余年,始终秉持“患者至上,服务百姓健康”的宗旨。作为志愿者,我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与幸福,服务群众。坚持疾病预防为主,科普与创新并重,为健康中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银发力量”。
陶贵周教授的健康科普行动,不仅为无数人带来了健康知识,更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精神,展现了“银龄行动”的深刻意义和价值。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年龄不是界限,奉献没有终点。
“银龄行动”正在蓬勃发展中,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银龄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在陶贵周教授的事迹感染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行动中。这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里程,更是一曲健康中国的赞歌,让我们向陶贵周教授致敬!向所有为健康事业奋斗的“银龄”志愿者们致敬!(文/李轲)
2024.11.12陶贵周教授应邀走进士林社区做义务健康科普讲座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