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手抖一点无伤大雅”,可对特发性震颤(原发性震颤)患者而言,这却是真正的“生活障碍”。
记者近日从烟台泓一堂中医门诊部了解到,近几年前来咨询和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市民逐年增多,目前门诊平均每天有十几位患者就诊,其中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手抖、头抖、声抖等各类症状不等。
研究显示,特发性震颤多与遗传易感、肝风内动、气血不足以及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有关,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尽管西医可通过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等对症用药,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耐受性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标本兼治”的整体调理。
门诊病例
五年前,现年62岁的赵先生(化名)因手抖严重,常常拿筷子掉饭,写字更成困扰。
他先后服用西药近两年,虽能暂时抑制抖动,却常感乏力、头晕。去年底,赵先生来到烟台泓一堂中医门诊部,求诊田卫东医师。
田卫东介绍,赵先生表现为双手持物发抖,颈肩僵硬乏力,夜寐不安,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肝肾不足、风痰上扰型”。
经过辨证论治,田医师为其开具了平肝熄风、化痰祛风的中药方剂,主要药物有天麻、钩藤、石决明、半夏、茯苓等,以滋补肝肾、息风止抖。
田医师还特别强调:日常适当活动锻炼,以疏通经络、增强中枢对四肢的调节能力;饮食方面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既要平肝熄风,又要补益肝肾,兼顾化痰通络,才能标本兼顾。”田卫东医师说。
调理效果显著
经过3个月的中医综合治疗,赵先生双手抖动明显减轻,抖幅度较治疗前下降70%以上,已可自如使用筷子进食,也能流畅书写。
停药一段时间后回访,仅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时偶有轻微抖动,基本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恢复。
虽然中医调理能显著缓解症状,但特发性震颤属慢性运动障碍,需长期坚持辨证治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并配合合理作息与心理调摄,才能维持稳定效果。
烟台泓一堂中医门诊部田卫东医师表示,未来还将持续推出“中医抗震”系列服务,帮助更多震颤患者重拾生活自信。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