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黄龙社区“古蜀黄龙溪·文化IP新传承”项目圆满收官。这一由黄龙社区联合成都天府新区德孝云天社会服务中心打造的年度志愿项目,以“活态传承”为核心,通过培育本土文化志愿者、开发沉浸式体验课程、整合多元文旅资源,成功塑造“情满两江·益注黄龙”文化品牌,为千年古镇注入年轻活力,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承+社区发展”的双赢模式。
志愿队伍:从“文化守护者”到“创新传播者
项目初期,社工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挖掘出20余名社区文化能人,组建老中青三代结合的“黄龙溪文化志愿宣传队”。队伍中既有熟知古镇历史的银发居民,也有擅长新媒体传播的年轻志愿者,形成“传帮带”的立体传承链。为提升专业性,项目组设计三大培训模块;文化根脉:邀请了解本地历史发展的老师系统梳理黄龙溪千年历史、地名渊源及民俗传说,志愿者化身“古镇故事官”;非遗活化: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舞龙、扎染、竹编等技艺,确保传统工艺原真性;服务升级:通过情景模拟实战,培养志愿者策划研学、引导游客、互动教学等复合能力。
培训成果显著:志愿者不仅独立开展文化宣讲,并成为外来研学团队的课程老师。
课程创新:让历史“可触摸”、文化“可带走
项目联合非遗传承人、研学机构打造三大主题课程,覆盖全年龄段。非遗工坊:舌尖传承:黑芝麻糕、宋代点茶等古法美食制作,还原“舌尖上的黄龙溪”;手作体验:皮影戏、扎染、川剧脸谱等课程,参与者可带走作品并获赠文化故事卡,转化率达85%;探秘线路:串联古码头、老茶馆的研学路线,融入竹编、石磨豆花等技艺体验,单日接待研学团队1200人次。
资源共融:构建文化生态圈,激活社区经济
项目整合景区企业、商户等资源,建成1处标准化研学基地,并联动商户推出“文化+消费”套餐,带动周边餐饮营收增长。
成果与展望:从“活下来”到“火起来”
"古蜀黄龙溪 文化IP新传承"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成功探索出一条社区文化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项目通过系统化培育,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本土文化志愿者队伍,成员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非遗技艺,更成为黄龙溪文化的生动传播者。他们活跃在古镇的各个角落,通过互动讲解、技艺展示等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项目累计培养文化志愿者60余人,开发课程10余门,直接服务居民游客超1万人次。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黄龙社区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区的碰撞,不仅能唤醒文化自信,更能激活社区经济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kj005
药斗抽屉的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姚海波儿时总踮着脚,看父亲用戥子称量黄芪、当归凭借家学渊源和自身努力,姚海波一路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执业药师,成为国家 &ldqu...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世间最无私且强大的力量妈妈心声:育儿难题愁人@磊磊妈:我儿子太好动了,上课坐不住,听讲也不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