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携手政府, 共护廊桥传承
2023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统筹推进廊桥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
为深入发掘乡土文化瑰宝,推动乡风文明建设,2025年7月4日,由刘靖涵、白炳鑫、陈增建、郑宇洁、闫光阳、孙嘉培、虞程迦同学组成,李刚老师和张苗老师指导的“廊桥织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围绕廊桥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内核,开展以“寻桥泰顺非遗路,赓续文脉新篇章”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团队通过对话非遗传承人、走访非遗文化园区,探寻廊桥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模式,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青年为桥梁,助力乡土遗产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与此同时,7月4日下午我们”廊桥织梦“小分队专程走访泰顺县人民政府,与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社会实践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将持续支持高校团队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通过政校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拜访非遗匠人,解码廊桥传承
7月5日上午,队伍成员通过提前电联探访了廊桥最后一代非遗木质工艺传承人曾家快师傅,并前往其家中进行了深度访谈。曾师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关于以廊桥为代表的木拱桥传统构造工艺。我们团队也向曾师傅请教了许多关于廊桥方面的细节,据曾师傅所言:廊桥技艺之所以难以传承,是因为其入门门槛较高,正常人需有十年以上的工匠经验才能入手去建模;廊桥的实用性也的较强(供行人通行),如非人为破坏,其存活期较长(正常廊桥的使用寿命在300年)。
访谈结束后,曾师傅依然热情地邀请我们在他的工作室进行合影,并给予我们“廊桥织梦”团队高度的认可“这么热的天,年轻人肯来了解、为廊桥的保护与传承出一份力,很欣慰啊“
“廊桥织梦”实践团溯溪而行,以青年足迹丈量泰顺廊桥的千年榫卯智慧。透过传承人的匠心讲述与非遗园区的创新实践,我们触摸到廊桥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脉动。青年当为古今之桥,让廊桥技艺跨越时空沟壑:通过此次廊桥非遗文化实践调研深度挖掘泰顺特色文化,用镜头记录廊桥建造技艺、药发木偶等非遗传承故事,为非遗文化的传播献上青年之力;同时融入特色民宿、乡村集市等特色业态,助力泰顺非遗文化的推广,为景点规划、业态打造出谋划策。使乡土文脉在新时代奔涌不息。
( 供稿团队: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廊桥织梦,泰行筑遗”实践队 )
责任编辑:kj005
陈持平,1953年生,祖籍福建仙游蕴于色彩与诗意中的艺术哲思—评陈持平丙烯画 文/于文娟在当代艺术领域,陈持平融合传统与现代,凭借丙烯画走出了一条独...
2025年7月8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闽创会会长、东南特卫文化公司董事长李明灿一行赴福州,专程看望林荫生教授夫妇林荫生教授是福...
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2025年6月下旬至7月初,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学院组建“小树莓”社会实践队,以“青春守护&midd...
近日,法治副昌燕到台江县城关一小,以“送法进校园,普法护成长”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法治讲座活动伊始,法治副校长汤昌燕以生动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