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022 年秋天的阳光洒在福建商学院的实验室窗台上,凉山走出的学子——李翱手中的《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正散发着改变命运的温度。这位工业工程专业的年轻人不会想到,三年后他创立的福州翱山诺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新型工业节能涂层技术的领航者,用 "钢心热盾" 为双碳目标筑起绿色屏障。
一粒种子的诞生:从数据里长出的初心
"全国工业窑炉每年平均节能 10%,相当于减少 CO₂排放量 3.3 亿吨"—— 这个数字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李翱的赤子之心。在材料实验室浸泡了数百个日夜的他,对工业窑炉的能耗痛点有着切肤之痛:这些吞噬能源的 "钢铁巨兽" 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 25%-40%,热效率比发达国家低 20%。当同学们还在规划假期行程时,李翱已经带着团队钻进图书馆,把厚厚的行业报告翻出了毛边。
"钢心热盾" 这个名字的诞生颇具深意。"钢" 代表工业根基,"热盾" 象征节能使命。李翱常说:"我们要给高温设备穿上隔热衣,让每一份热能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这个朴素的想法,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春风里,渐渐长成了清晰的创业蓝图。
破土前的挣扎:在裂缝中寻找光亮
创业的种子从不是顺理成章地发芽。当第一代热盾产品在实验中出现开裂脱落时,李翱的团队几乎走到了绝境。实验室的恒温箱显示着刺眼的失败数据,而账户余额比温度计的红线更让人绝望 —— 学校的大创经费早已在数千次实验中消耗殆尽。
"那天晚上,我们在实验室地板上坐了整夜。" 李翱记得每个细节:窗外的蝉鸣、桌上半盒过期的泡面、还有团队成员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凌晨五点,他突然站起身,抓起手机拨通了《材料性能学》任课老师的电话。这个带着哭腔的求助电话,意外迎来了转机 —— 老师不仅提供了技术指导,还私人垫付了两万元实验经费。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用 Comsol 仿真软件代替部分实体实验,硬生生节约了 65% 的成本。三个毫无编程基础的工科生,抱着厚厚的教程啃了三个月,竟构建出完备的工业窑炉仿真模型。"当屏幕上第一次跑出理想曲线时,我们在实验室跳了起来,像一群疯子。" 李翱笑着说,眼里却闪着泪光。
长成的力量:让每度电都有尊严
如今的 "钢心热盾" 早已不是实验室里的雏形。经过三代迭代,这款工业节能涂层完美解决了传统材料的三大痛点:发射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难题被新型陶瓷复合材料攻克,基体适应性差的问题通过纳米级界面处理技术化解,高反射率涂层的研发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钢铁厂的高温车间里,披上 "热盾" 的窑炉外壁温度降低了 60℃,热损失减少 30%。一位老厂长握着李翱的手说:"你们这层膜,比给设备装了台发电机还管用!" 这样的认可,让团队想起最初在工厂调研时遭受的冷遇 —— 那些满身油污的老师傅曾拍着他们的肩膀:"学生娃,这行当的水深着呢。"
向光而行:把论文写在产业报国的大地上
2025 年夏天,当李翱带领 "闽江谣凉山行" 社会实践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实践百强团队时,他特意带着 "钢心热盾" 的检测报告走进凉山的工业园区。在彝族同胞的火把节前,这个曾给总书记写过信的年轻人,用数据讲述着绿色发展的故事:"我们的涂层能让每台窑炉每年节约电费 12 万元,相当于种活 300 棵树。"
福州翱山诺科技有限公司的墙上,"打造绿色耐材,创行业第一品牌" 的标语格外醒目。但李翱更喜欢团队成员在会议室写的那句话:"一朵花刚开,别急,让它慢慢长大。" 就像那些在实验室熬过的夜晚,那些在工厂车间流下的汗水,那些在政策文件里找到的方向 —— 所有伟大的改变,都始于一粒倔强生长的种子。
当夕阳为厂房镀上金边,李翱总会想起创业初期的那个深夜。团队成员指着实验室窗外的星空说:"总有一颗星星是属于我们的。" 如今看来,那颗星星或许不是指某个成就,而是每个为双碳目标全力以赴的普通人,眼中闪耀的光芒。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亚太商学院正式与中国十四所高校携手成立学术共同体此次加入学术共同体的院校阵容丰富,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等学府,包括长江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三峡大学...
7月7日,广州商学院地信智绘服务队奔赴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正式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千年古镇的现代回响: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初到贵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