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小保当矿业公司跳出为省而省的传统定式,树立“花钱就是投资,省钱就是赚钱”的经营思维,把工作现场当成“经营市场”,走出了一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降本增效新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全员参与,让每一分“废料”都变成“资本”
在该公司,传统观念里设备材料的消耗和报废不再是必然成本,而被重新定义为“沉睡的资本”。该公司倡导所有员工,将每一件新料视为“初始投资”,而现场换下来的旧件,则是等待二次开发的宝贵资源。
这一理念的蔚然成风,二号煤矿通风维护队便是其中一个生动缩影。该队一改过去“坏了就换、换了就报”的模式,构建起一套价值再造流程。破损的风筒不再是简单的缝补,而是被评估、裁剪、重组,再生产为标准的再生风筒或防水材料,直接产生“利润”,废旧的铁皮、钢材,则成了新产品的原材料,被巧妙设计和加工成风筒吊挂件、设备防护栏等物件;就连拆换下来的螺栓螺母,也要经过严格质检,分门别类入库管理,成为召之即来的“零成本备件”。
“我们现在看任何东西,第一反应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还能创造多少价值。”该队维护班班长刘江魁的话,道出了公司上下员工思想的转变。这种把废料当资本的思维,已在全公司推广开来,今年累计盘活各类设备2000余件,真正做到了投入最小化,资产价值最大化。
技术驱动,用“技术投入”换取“价值回报”
如果说盘活存量是赚钱的基础,那么技术创投则是实现利润倍增的引擎。该公司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看作是一次追求高回报率的“价值投资”。
“我们的投资不看大小,只看投产比。”掘进三队技术员崔陆阳口中的投产比,指的是投入的技术、工时与产出的安全、效率效益比。该公司发现传统风门闭锁易卡滞,不仅影响通风,还频繁产生维修成本,于是果断“投资”研发,设计出新型联动闭锁装置。这次“技术投入”使得风门运行稳定,故障率同比下降30%。同样的投资逻辑体现在公司的每一项创新中,研制标校瓶流速控制装置,是为精准和高效投资;优化采掘工艺流程,是为时间和安全投资。
这些看似微小的“天使轮”投资,在公司内部遍地开花,并获得了丰厚回报。截至目前,涌现出“五小”创新354项,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全员创效的活力在各条战线竞相迸发。
文化引领,从“省钱能手”到“创效达人”
从废料变资本,从花钱变投资,变化的背后,是深层次的企业文化蝶变。大家的角色定位,正悄然从被动执行的“打工人”,转变为主动经营的“合伙人”。
为激发全员的经营智慧,该公司设立了“金点子”评审会和技术攻关小组等激励机制,任何员工的金点子一旦被采纳,不仅会获得资源支持,产生的效益还将直接与个人绩效挂钩,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金点子”评审会6次,采纳“金点子”80余项,落实奖励10万余元,这种让员工智慧与收益紧密相连的机制,使为公司创造价值成为人人追求的目标。
在这种价值导向的氛围下,昔日的节约口号也被赋予了新的经营内涵。“能自己动手绝不委托,能修旧利废绝不领新”不再是简单的硬性规定,而是公司各区队、班组经过成本核算后,自发选择的最优经营策略,每一项成果都源于一次成功的“成本VS效益”决策。
下一步,小保当矿业公司将继续在这条“全员自主经营”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用更多“赚钱”的智慧去指导“花钱”的实践,让价值创造的理念在每一个岗位落地生根,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袁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