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7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绿动沙阳,青宣致远”实践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队由院团委学生会、青马社师生组成,旨在追寻领袖关心沙县发展的足迹,深入调研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创新模式。
为深化理论认识,实践队首站走进三明市委党校。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通过专题讲解,了解到沙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守护沙溪河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的成效。沙县区委党校邱副校长的党课,进一步加深了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三明市委党校学习 涂出 摄
生态科技的融合是实践队关注的重点。在富口镇姜后村,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渔光互补”项目。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的水域中,鱼群穿梭游弋。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智能监测系统精准调控水下养殖环境,实现了“一水多用、空间复用”,既提升了水域的综合经济效益(发电+养殖),也有效保护了沙溪河生态,是践行低碳发展的生动案例。
图为富口镇“渔光互补”项目航拍实景 涂出 摄
沙县小吃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吸引了实践队。在沙县小吃科技馆,充满科技感的展厅展示了小吃的品种和智能化制作流程。队员们结合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实践,为当地创作了融合小吃文化与青山元素的特色标识,其新颖思路获得认可:“这些设计带来了新视角,为小吃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
深入市井烟火,实践队来到醉有才沙县小吃大食堂古街店。队员们采访了小吃摊主,并亲手体验了柳叶饺、扁肉、拌面等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通过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沙县小吃如何从解决温饱发展成带动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队员们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摊主探讨了提升服务、优化文旅体验的新思路。
在俞邦村——“沙县小吃第一村”,实践队员沿着领袖的考察足迹,调研了当地通过“跨村联建”模式,将小吃产业、文旅康养、创新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村中荷花田连片,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展现出产业兴、生态美的乡村新貌。
图为实践队员在俞邦村荷花田调研 涂出 摄
从富口镇“渔光互补”的生态科技双赢,到小吃科技馆的智能化探索,再到俞邦村的三产融合实践,实践队清晰感受到“红绿融合、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振兴路径。队员们通过镜头记录变迁,用设计提炼特色,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图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绿动沙阳·青宣致远”实践队在红色研学讲堂前合影 涂出 摄
“守护好一泓碧水,就是守护发展的根基,以科技赋能产业,方能绘就振兴新画卷。”实践队员韦馨在调研后表示。据悉,该实践队后续将持续跟踪调研成果,计划通过宣讲推广、资源对接、技术支持和组织“青年护河”等行动,助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八闽大地贡献青春力量。(韦馨 李佳琪 林湘 郭宏宇)
责任编辑:kj005
现代人越来越早面对白发问题:二十多岁就开始白发丛生,镜子里的自己总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上十岁1.年轻白发频现,问题不只在头发“早白发”的人越...
2025年,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编程教育在少儿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国内十强少儿编程机构评测1、斯坦星球创立于2016年,在借鉴国际先进STEM教育理念和实...
在社交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小红书已成为品牌营销的核心阵地深耕小红书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自2013年成立以来,花生互动始终聚焦社交媒体营销创新,以数据驱动和创...
作为中国户用光伏发展较早、市场较为成熟的省份,河南经历了十余年的行业积累,从高速发展到并网红区,如今已逐步转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正泰安能旗下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