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召开的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转型期、面临“稳”的目标、“变”的特征与“卷”的挑战交织叠加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四川省领导在会上的讲话,深刻洞察当前形势,系统阐述了以“破卷”为核心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攻方向的战略路径,并对控制四大要素成本、构建“小生态-中生态-大生态”产业生态体系等重点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领导讲话内容的解读,为各地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产业生态3.0深化进阶提供参考。
四川省领导提出的营商环境三个阶段“政务服务(1.0版)、控制成本(2.0版)、产业生态(3.0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营商环境建设从基础到深化、从单点到系统的递进升级体系,三者相互支撑、互为前提,共同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割裂的模块,而是营商环境建设从基础夯实到系统深化的递进共生体。三者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共同服务于企业从准入、经营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其辩证关系具体体现为:
一、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底座,为控制成本与产业生态提供前提支撑
政务服务的核心定位与作用是聚焦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与服务标准化,解决企业“准入易不易”的核心痛点。作为企业接触营商环境的“第一扇门”,其效能直接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初始体验、进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水平,是后续环节能否顺畅开展的制度性前提。
政务服务对控制成本的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降本。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本身即是对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实质性削减,通过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压缩材料重复提交、缩短审批等待时间,直接降低企业在准入环节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合规成本,成为企业整体成本管控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二是预留空间。高效的准入服务使企业无需在审批环节消耗过多资源(如组建专职“跑审批”团队),从而将有限的人力、资金、管理精力更多投向投产后的生产经营优化(如用能管理、物流调度、融资规划),为控制经营性成本创造前置条件。三是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数字化平台积累的企业注册、项目申报、诉求反馈等数据,为政府精准识别行业共性成本痛点(如特定产业用电负荷特征、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提供依据,推动降本政策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如基于数据分析推出“煤电与水电同台交易”机制、“直供气改造”补贴),显著提升成本调控的靶向性与实效性。
政务服务对产业生态的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奠定信任基础。标准化、透明化、可预期的审批服务(如事项清单公开、办理时限承诺、流程进度可查),是政府公信力的直观体现,能够有效消除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壁垒与信任隔阂,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奠定行为规范与心理基础。二是实现产业精准施策。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是产业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的关键承载通道。通过企业画像精准识别政策受众、通过“免申即享”实现补贴直达、通过在线窗口快速响应诉求,确保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集群培育等生态构建政策能够精准触达、高效兑现、动态优化 ,避免政策空转或资源错配。
二、控制成本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是政务服务的深化与产业生态的生存基础
控制成本的核心定位与作用是聚焦企业投产后运营环节的显性与隐性成本(用能、融资、物流、人力等),解决“经营难不难”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政务服务从“准入”向“经营”环节的自然延伸与深化,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进而参与构建产业生态的经济基础。
控制成本对政务服务具有倒逼和驱动作用。一方面,暴露服务痛点,倒逼流程优化。企业在经营环节遇到的成本障碍(如因政策不透明、多头检查导致的合规成本高企,或因跨部门协调不畅增加的隐性成本),会直接反馈到政务服务层面。这些反馈是政府发现审批流程“堵点”、服务标准“盲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宝贵来源,倒逼政务服务进行更深层次的流程再造、标准统一和协同机制建设(例如,为降低企业应对检查的成本,推动“综合查一次”或“执法一码通”改革)。另一方面,推动服务理念深化。从单纯关注政务效率到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经营成本,体现了政务服务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深化。成本控制的需求促使政务服务超越政府审批环节,更主动地关注企业经营痛点,拓展服务内涵。
控制成本对产业生态的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成本是发展的经济根基,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用能、物流、人力、融资等)是企业获取合理利润的前提,这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持续经营、扩大再生产并进行研发创新。只有企业保有健康的利润空间,才能为融入产业集群、完善本地供应链、参与协同创新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若企业普遍深陷成本困境,产业生态将因微观主体失血而丧失活力。另一方面,驱动产业生态集聚与强化,区域性的成本优势(如低电价、高效物流)能显著吸引上下游企业地理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降本积累的资金(如天齐锂业节约电费投入产业链配套),可直接用于强化本地配套、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壮大。
三、产业生态是系统整合与高阶升华,全面涵盖并持续反哺前两者
产业生态的核心定位与作用是聚焦构建由小生态(产业集群)、中生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大生态(全要素生产力协同)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解决企业“发展好不好”的终极问题。它是对政务服务和控制成本的系统性整合与升华,代表营商环境的高级形态。同时,一个优化的产业生态会持续反哺政务服务效能和成本控制能力。
产业生态的打造反哺政务服务。一是产业集群内的共性需求驱动政务服务定制化。成熟的产业集群(小生态)内企业具有高度相似的审批、许可、政策诉求(如生物医药集群的GMP认证辅导、芯片集群的进出口快速通关),这倒逼政府打破部门壁垒,提供针对性的 “一类事”集成服务包 或 “产业专属服务通道”(如四川省推行以增值化改革推进产业服务一件事) ,促进政务服务从“普适高效”迈向“精准智能”。二是生态复杂性驱动治理数字化。中生态(制造与服务融合)、大生态(多要素协同)的复杂交互关系,要求政府必须依托产业大脑、数据中枢等智能平台进行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精准施策,从而强力驱动政务服务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跃升。三是创新生态要求服务前置化,活跃的创新环境需要快速响应的政策与灵活的准入机制,如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沙盒监管。这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 主动预见、靠前服务,如在产业规划阶段即同步设计配套审批服务。
产业生态的打造反哺成本控制。一是释放规模效应与本地化红利,降低基础运营成本。上下游企业在地理上的高度集聚,显著缩短供应链半径(如汽车产业“半小时供应链圈”),大幅降低原材料采购、中间品运输的物流与时间成本。产业集聚形成的专业“人才蓄水池”,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降低招聘与培训成本。同时,集中供热、危废处理、物流仓储等专业化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摊薄了单个企业的投入与运营成本。土地、资本、数据、能源等要素依据市场规则高效流转匹配,降低了因要素错配和获取不畅产生的寻租成本与等待成本。二是依托服务赋能驱动降本增效,优化企业运营模式。发达的工业设计、供应链金融、检验检测、数字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嵌入制造环节,帮助制造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实现轻资产运营和效率跃升。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产品+服务”集成解决方案(如远程运维、能效管理),帮助客户企业优化运营流程,有效降低能耗、维护等持续性运营成本。三是构建创新驱动与韧性体系,削减系统性与风险成本。良好的创新生态(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风投活跃)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减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引发的“内卷成本”(如价格战、过度营销)。
责任编辑:kj005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市协作办公室负责筹办的“2025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医博会)将于20...
在居住品质升级的浪潮中,居民对室内设计的美学与功能性需求日益提升一、三维家3D云设计Pro:家居设计的智能引擎作为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三维家通过四大革新功能(硬...
在护肤的浩瀚星河中,易敏与色斑困扰着无数追求健康透亮肌肤的爱美之人屏障舒敏修护系列:温柔守护,重构肌肤健康防线柏卡姿屏障舒敏修护精华液与精华霜,专为脆弱肌量身定...
8月9日,2025年江苏省社区运动会东疆决武术精英赛在南通安惠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全省40支队伍、523名运动员参赛,共展武术风采,助力全民健身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成为关键一环数字人力 3.0 系统在业内具备三大比较优势。其一,功能更为齐全针对企业不同角色,数字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