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福籽同心·共绘疆来”民族团结实践队赴新疆呼图壁县菌草科研与育苗基地开展调研,了解菌草种植及其应用,并与当地居民交流,探讨菌草技术带来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传承科技报国志,闽疆同心启新程
图为 实践队员在呼图壁菌草科研与育苗基地集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传承福建农林大学“科技报国、服务边疆”的光荣传统,我校“福籽同心·共绘疆来”社会实践队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希仁阿依·阿不都老师带领下第一站赴林占熺教授菌草技术扎根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开展民族团结促进实践专项行动。这支青春力量循着本校名师科技援疆的坚实足迹,以文化润疆、青春筑梦的生动实践,让福建援疆的鲜明印记愈发鲜亮夺目,让闽疆深情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以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福农力量,续写携手共进的时代新篇。
菌草铺就致富路,闽疆协作结硕果
图为 绿洲一号刈割区
图为 菌草科研与育种基地负责人为实践队师生介绍菌草情况
图为 实践队实地观察巨菌草
实践队首站深入呼图壁县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与育苗基地,在田野间开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校1995届校友,在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专业技术人才、呼图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徐月华的带领下,师生们系统考察了菌草从科研育苗到规模化种植的全链条发展。菌草是由“世界菌草之父”、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带领科研团队经过系统选育和实验培育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和重要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菌草新质生产力,让菌草真正成为造福新疆人民的“幸福草”“致富草”。福建前指紧紧围绕“昌吉所需、福建所能”要求,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力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扎实推进菌草新质生产力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呼图壁模式建设。面向未来,团队正致力于攻克种苗本土化繁育、高效冬储技术及机械化扦插装备研发等核心课题,旨在大幅降低农户种植成本与劳动强度,使巨菌草真正成为呼图壁牧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草”。
在基地现场,养殖户向师生们分享了菌草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往冬季饲料储备是压在心上的大石头,成本高还常不够。现在有了菌草,产量高、营养好,牛羊爱吃,明年还要继续种植。林教授团队带来的不仅是草,是让我们钱包鼓起来、日子稳下去的金钥匙!”他的话语朴素却饱含真情,生动印证了科技兴农的普惠力量。师生们凝视着这片由福建农林大学顶尖科研技术孕育的凝结着福农智慧的科技苗圃,深切体悟到林占熺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赤子情怀与科研担当——从技术推广到群众自发宣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菌草产业已扎根群众,确保菌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菌草产业在呼图壁有生命力。其奉献精神与攻坚意志,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明德、诚智、博学、创新”校训在祖国西陲的璀璨绽放。
青春接力续华章,同心共绘新未来
图为 实践员们在巨菌草培育基地
此次呼图壁首站之行,为“福籽同心·共绘疆来”实践队铸就了一堂融合科技感悟与民族团结的鲜活思政课。师生亲眼见证了福建农林大学以林占熺教授菌草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如何跨越山海,在新疆大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林占熺教授团队“心系家国、造福边疆”的崇高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化为前行的灯塔。实践队将继续追随科技报国的坚定足印,深入广袤新疆,让福建农林大学的智慧与情怀更深融入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大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民族地区繁荣兴盛的壮美画卷,持续贡献澎湃而坚实的福农力量!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