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至8月6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幸福长流母亲河"赴河南省专项调研实践团一行五人,在张锡煌老师的指导下奔赴河南,完成了为期四天的黄河文化生态调研。
实践团循黄河而行,先后走访郑州、洛阳两地,通过深度参观黄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及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系统调研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文脉、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程。
黄河博物馆——溯源母亲河的自然与人文
实践首日,团队抵达郑州黄河博物馆。作为我国最早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实物、沙盘和图文资料,全面展示了黄河的地质演变、水患治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历程。
队员们从黄河发源、古河道变迁,到历代治水方略、当代调水调沙技术,系统认识了黄河的自然属性与人文价值,为后续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一实践团队在黄河博物馆听工作人员讲解
图二1938年郑州花园口决口照片
双馆对话——读懂中原文明与黄河的千年交融
第二天,实践团先后参访郑州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在郑州博物馆,河洛文化展厅内的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生动展现了郑州作为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与黄河文明的早期形态。
转赴洛阳博物馆后,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唐三彩专题展和石刻艺术馆,通过文物精品深入了解河洛地区作为黄河文明核心区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两馆的对比参观,使队员们对黄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特征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图三 团队成员在洛阳博物馆参观学习
图四:郑州博物馆壁画
龙门石窟——感受石刻艺术与黄河文明的美学共鸣
第三天,团队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在伊河畔,队员们沿西山石窟群缓缓而行,从宾阳三洞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深刻感受了北魏至唐代石窟艺术的恢宏气势与精湛技艺。这些依山开凿的佛教造像,不仅见证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更体现了黄河文化与佛教艺术的美学融合。许多队员表示,龙门石窟的艺术魅力让人震撼,同时也对黄河流域的文化包容性有了更深理解。
图五卢舍那大佛像
图六团队成员参观黄河水文观测设备
小浪底水利枢纽——见证现代水利的生态效益
实践最后一天,团队奔赴此次调研的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和实地参观,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小浪底工程在防洪、防凌、发电、供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小浪底调水调沙运行对下游河道生态修复的显著效果,以及库区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让队员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图七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合照
实践收获:深化认识与担当使命
通过四天充实而深入的调研,实践队员们不仅对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和工程效益有了系统认识,更增强了作为资源环境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队长安柏翰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走进了黄河的历史与现在,既为灿烂的黄河文明而自豪,也为当代黄河治理成就而振奋。我们将认真总结调研成果,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8月3日至8月6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幸福长流母亲河"赴河南省专项调研实践团一行五人,在张锡煌老师的指导下奔赴河南,完成了为期四天的黄河文化生态调...
AOPA第十五期“梦天计划”辅导师培训班在宁波开放大学成功举办区别于以往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本期培训突出“实操赋能&rdqu...
《Nature Metabolism》最新发表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这个困扰整个NMN行业的核心问题:NMN的抗衰老效果高度取决于肠道吸收转化效率肠道屏障成NMN"...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对物理世界的精准映射与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成为推动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助力科技:专注数字化建设的实干型...
2025年8月2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率代表团赴云南省寻甸县,出席定点帮扶座谈会。会议在寻甸县委书记高宇明主持下召开,昆明市委副书记杨越远,华东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