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样的神仙群?一呼百应,想帮个忙都得拼手速,慢了根本抢不到!”在渡头董工业社区的企业微信群里,甬龙机械总经理邵飞的这句玩笑话,道出了这里独特的治理生态——群里的每一条求助信息,总是会被企业家老总们“秒抢”回应。
8月初,“幸福渡”共富街区商户的一个小烦恼被发到群里:商铺门口污水井盖缝隙大,不仅成了蚊虫滋生的温床,在基孔肯雅热疫情背景下更添健康隐患。“包给我们吧!”消息刚弹出,勇宏金属总经理冯建波几乎是“秒回”。他立刻带人赶到现场,量尺寸、画图纸。短短48小时,一款边缘密封、承重更强的新型定制井盖就安装到位。“又牢固又干净,关键还不用我们自己操心花钱!”看着门口的新井盖,商户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种“秒抢”和“秒应”,在渡头董工业园区早已不是新鲜事。它的背后,是辖区企业将自身专长转化为社区服务的自觉担当,更藏着基层治理的“巧思”。
每年的台风季是最揪心的时候。由于渡头董社区地势比通途路低,每年遇到强降雨或者台风等情况,大水就会倒灌进来,冲开窨井盖。行人车辆在通行时,视线只能看到大水,安全隐患很大。往年社工们只得拿着晾衣杆蹚水去一个个排“暗雷”,然后用树枝或竹竿插在窨井里,绑红布条示警。“太危险,也不是长久之计。”当社区将这个困扰发到企业群里,帝坤机电负责人侯富东当天就亲自上门。“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从构思到出样,仅用5天时间,一款结构坚固、带有醒目警示灯的第一代“窨井盖安全笼”就诞生了。两年过去,在园区多家企业的共同打磨下,安全笼持续升级为2.0版本,加装反光条增强夜间辨识度,标注水位警示线提示危险程度,做了全面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如今,每当积水漫过路面,露出水面的安全笼就像一个个“安全浮标”,过往职工总会安心念叨:“看到它冒在水面上,心里就踏实多了。”
从紧急解困到日常共建,互助的力量不仅破解了一个个治理难题,更悄然改变着园区的氛围——商户、职工从“被服务者”变成了主动参与的“建设者”。
7月的一个周末,“幸福渡”街区里格外热闹。社工、“BOSS”志愿服务队和街区商户们一起挥动扫帚、铁锹。皖享小吃的查师傅和隔壁李师傅正合力在街区草坪栽种月季和翠竹,汗水浸湿了衣衫,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街区漂亮了,顾客体验好,我们生意自然更红火,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辖区企业迪瑞特更是主动“找上门”:“我们厂里有设计团队,免费给街区做个花架拱门吧,等花藤爬满了,肯定是道风景线!”没过多久,一座造型别致的花架拱门就出现在街区草坪,成为往来职工拍照打卡的“网红点”。“社区想着我们,企业帮着我们,我们自己也出力,这才像一家人!” 商户们的喜悦里,藏着对“共同体”的认同。
穿行在这些温暖场景中,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身影 —— 他们是管理着百十来号人的企业老总,更是“BOSS”志愿服务队里的热心人。
党员退役军人陈文军,同时也是辖区企业文寒纸品的负责人,是群里最活跃的“大家长”。不管是抗台抢险时协调物资,还是日常安全巡查时提醒隐患,或是哪家企业遇到用工难题、哪家商户需要政策解读,他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搭把手。而冯建波、侯富东这些平日里运筹帷幄的企业家,在服务社区时更是毫无架子:卷起袖子能当搬运工,拿起图纸能做技术顾问,扛着铁锹能成美化工程师,角色切换间,满是“自家人”的热忱。
“咱们园区的企业家们,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社区负责人感触很深,“不管大事小事,群里喊一嗓子,立刻就有老总跳出来:‘我来!’‘这个我在行!’‘设备我有!’他们是真把自己的技术、设备,甚至生产线都当成了服务园区的公共资源。这份不计回报的邻里情,千金难买!”
从蚊虫烦扰的消除,到台风“暗雷”的智慧破解;从暴雨积水永帝机械主动调来机器排涝,到街区环境的携手扮靓……渡头董工业社区的一个个故事里,藏着 “一呼百应” 的默契,更透着 “守望相助” 的温情。这群穿行在车间与社区的企业家,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注脚。他们用技术专长铸就安全盾牌,用设备资源化解燃眉之急,更用一份热忱的心,将园区紧紧凝聚成“一家人”。(罗素琪)
(右一为勇宏金属冯建波)
(冯总和“BOSS”志愿服务队一起安装新型窨井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2025年,外贸出海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获客成本高、流程运转低效、合规风险难控等8月21日,沈阳站大会成功举办并落下帷幕,吸引包括电线电缆...
位于南昌县小蓝工业园区的江铃控股焊装车间内,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效率升级,14台重载AGV(自动引导搬运车)依托先进的RCS调度系统,沿着规划路径悄然穿梭,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