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由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承办的“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会议暨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第20届疼痛专家沙龙暨第21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学习班”在京盛大开幕。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成立于2019年,是国内唯一的围手术期医学学术研究团体,以“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为原则,致力于搭建围手术期医学学术平台,提高医疗质量。麻醉与疼痛专委会致力于麻醉、疼痛以及重症领域的围术期管理,已经连续召开3届学术年会,经过前期的改选以及筹备后决定召开2025年的年会。
本次会议以“交融创新,精进笃行-共筑安全舒适医疗”为主题,设立主会场、疼痛PRP会场及重症会场三大板块,由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东亚担任此次大会主席,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心贴心健康文化工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林多茂担任执行主席,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共探围术期安全与疼痛管理的前沿进展。
参加大会的领导和嘉宾分别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晓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东亚,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刘晓光,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古岩,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罗芳,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张挺杰,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申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郭正纲,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心贴心健康文化工委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杜志辉等。
大会集体合影
高效办会,引领学科发展
麻醉与疼痛学科是围手术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手术安全、提升患者预后的核心环节。围手术期医学通过多学科交流,打破专科壁垒,构建完整的的围手术期诊疗闭环。本次会议秉承高效办会的理念,结合清华大学医学的传统,在8月22日举办了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第21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学习班,旨在培养和锻炼年轻医师的专业能力。此外,本次大会聚焦临床痛点,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提升基层医师能力,未来将持续搭建高质量学术平台,助力麻醉疼痛学科从“安全麻醉”向“精准麻醉、绿色麻醉”迈进。开幕式中王晓莉书记、刘晓光院长、张东亚主任委员分别致辞。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晓莉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刘晓光致辞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主任委员 张东亚致辞
经过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选举程序,新增6名新委员及2名常务委员,并在本次会议由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张东亚主任委员为新增常委林多茂、周程辉颁发证书
主会场:前沿理念破解临床难题
主会场汇聚了北京乃至全国的麻醉科专家担任主讲和主持嘉宾,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申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云、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建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金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马佳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古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关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丽、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范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倩倩、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国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郭正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芳、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垂杨柳医院杨彦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孙永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穆东亮、应急总医院程庆好等数十位著名教授参加学术交流会。
主讲嘉宾就舒适化医疗、危重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等主题,总结国内外近年的研究进展,分享了个人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的真知灼见。还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心导管介入、室性心律失常、免疫功能低下等为切入点,剖析病理生理状态,精辟分析麻醉管理策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任倩倩医生,进行了重症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急诊行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分享,以其精准的术前评估、细致的麻醉调控、缜密的学术复盘,体现了所在医院在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引发了教授学者的热烈讨论。
主题主持:张欢教授、刘国凯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王云教授、申乐教授、安建雄教授
主题主持:郭正纲教授、郑晖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袁素教授、金沐教授
主题主持:王芳教授、杨彦伟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王晖教授、马佳卉教授
主题主持:林多茂教授、孙永兴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王古岩教授、关雷教授、张丽教授
主题主持:程庆好教授、穆东亮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范婷教授、任倩倩教授
讨论嘉宾:潘守东教授、罗树军教授、雷波教授、张青林教授、周程辉教授
分会场:重症救治与PRP治疗,直击重症、疼痛靶点
重症分会场的主讲嘉宾及主持合影
大会还设置了重症医学和疼痛PRP(富含血小板血浆)两个分会场。重症会场汇聚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王越夫、北京积水潭医院王郝、北京积水潭医院崔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周程辉等专家学者,分享了重症医学领域对心脏功能评估、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术后患者的应用等学术观点,将临床麻醉与围术期危重症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了对患者保驾护航的技术闭环。
疼痛专场则以PRP为焦点,由北京协和医院崔旭蕾、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罗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志祥、北京积水潭医院周雁、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永涛等教授介绍了PRP在低颅压性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主题演讲嘉宾:罗芳教授、程志祥教授、崔旭蕾教授
主持嘉宾:马骏教授、张金华教授
主题演讲嘉宾:周雁教授、杨永涛教授
主持嘉宾:张挺杰教授、冯泽国教授
Workshop:技术实操赋能,助力技术落地
Workshop带教现场
神经阻滞是疼痛治疗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超声等影像技术为其提供了巨大助益。本次会议还特设了Workshop环节,邀请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专家郑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陈浩等专家与嘉宾共同探讨超声与疼痛医学的有机结合。技能实操环节,分为肌骨超声与冲击波技术两个部分,使年轻学者更直观、高效的学习疼痛理念,掌握治疗技术。
大会执行主席林多茂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在与会学者的精彩分享与热烈交流中不断延展,原定议程一再延续,直至下午五时许,大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渐近尾声。大会执行主席林多茂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全体与会麻醉同仁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谢意。本次会议始终秉持“精简办会、绿色办会”的宗旨,创新采用多会联办模式,高效整合学术资源,为麻醉与疼痛医学领域的同仁呈现了一场内容充实、视野前沿的学术盛会。我们始终秉承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的办会宗旨,我们坚信通过此次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智慧碰撞,每一位参与者都进一步拓展了专业视野,显著提升了围术期救治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为手术患者与疼痛患者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与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8月,武汉万达瑞华酒店六楼游宴一品淮扬中餐厅的资深星厨团队为宾客提供专享的上门烹饪服务,让食客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顶级的美食盛宴。从食材甄选到摆盘设计,...
引言:华润医疗逐步退出IOT业务的决定,引发了医疗行业对社会资本办医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度思考2025年8月,华润医疗(HK.1515)发布公告,宣...
2025年8月,武汉万达瑞华酒店美食汇全日自助餐厅以爱之名,精心策划七夕情人节特别推广活动现场专业调酒师主题鸡尾酒,将会为每一对情侣送上特调的主题鸡尾酒同时,全...
在全球经济迈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英国政府正式推出《现代产业战略》(Modern Industrial Strategy,简称 IS),以十年为周期,聚焦...
贸易壁垒,随着经济形势严峻发展,高压的工作环境让每个劳动者心力交瘁,衰老快、血糖高、血脂高、睡眠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可谓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健康中国203...
人民健康是国家强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食品安全、营养均衡是健康达成的基础与保障目前,中粮餐饮已完成含学生、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段产品覆盖专业保障,中粮餐饮...
夏作风味至,寻味在此时【品珍中餐厅】品珍中餐厅主厨甄选当季新鲜食材,打造五款独具风味的夏季菜品,为宾客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虾籽爽口卷茭白」,脆嫩茭白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