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地学行知会组织的12人科考团队圆满完成在中国科学院藏北高原冰冻圈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冻圈站")为期四天的暑期科学实践活动。这场跨越海拔4500米的特殊旅程,不仅让青年学子亲身感受到高原科研的艰辛与魅力,更展现了新时代地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地学行知会作为兰州大学地球科学类专业学生自发组建的学术社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足兰大,放眼西北;走进科学,感知学术"的宗旨,已发展成为连接课堂学习与野外实践的重要平台。社团定期组织地质实习、学术讲座、野外考察等活动,六年来累计覆盖校内外参与者超2000人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走式课堂"育人模式。
7月21日,科考团队抵达冻圈站。在欢迎仪式上,社团负责人王文湘同学详细介绍了行知会的组织架构与发展历程。冻圈站副站长乔永平研究员对学子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阐述了台站的战略定位、科研布局以及在冻土-气候-生态交叉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你们是地学研究的未来力量",乔永平鼓励同学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让你们真正理解高原科研的价值和意义"。
随后的几天里,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高原科考的全过程。在生物化学土壤实验室,乔永平研究员亲自演示了先进的冻土样品处理设备,详细讲解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标准流程;在冻土样品储藏室,同学们见到了保存完好的多年冻岩芯样本,直观认识到冻土样品分类与管理的重要性。
7月22日的西大滩综合观测场之行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在海拔4600米的观测场上,同学们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亲手操作活动层探针、多年冻土温度监测仪等设备,实地学习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的运行原理。"每一个数据都来之不易",一位同学感慨道,"这才体会到科研工作者常年坚守高原的艰辛"。
实践团队还深入参观了昆仑山地质博物馆,通过4D影院和地震模拟体验等现代化展陈方式,深入了解昆仑山脉的地质构造演变历程。在格尔木市周边的盐渍地生态调查中,同学们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实际案例,就高原生态脆弱性与保护对策等议题与科研人员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同学们对冰冻圈科学的认知,更创新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动机制。冻圈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台站-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既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科研实践平台,也为冰冻圈科学研究培养了后备力量。
"将课堂搬到高原,让知识在实践中升华",地学行知会指导教师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地学智慧"。
据悉,地学行知会今后将继续组织系列科考活动,计划走进祁连山、穿越河西走廊,用脚步丈量西北大地,以实践深化理论认知,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实践能力的地学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兰州大学地学行知会组织的12人科考团队圆满完成在中国科学院藏北高原冰冻圈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冻圈站")为期四天的暑期科学实践活动地学行知会作为兰州...
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稳健是众多投资者的追求新政限购松绑,市场风云变幻位于北京二环内,天恒百万佳苑周边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在市场波动时,二环内的房产往往能够保持稳...
海峡两岸群贤聚|共启泌外新篇章刘德云教授受邀CSCU学术年会暨全国尿路结石专题会议并担任讨论嘉宾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泌尿外科学术深度交流,推动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技...
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毛发与头皮健康管理分会年会暨首届广东省毛发医学大会8月29-31日,为期三天的“2025年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毛发与头皮健康管理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