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至25日,由新疆托里县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联合主办的“新疆托里·荒野艺术计划创作营”圆满举办。活动由“荒野艺术计划”发起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教授发起,施工总监黄荣锋统筹实施,陈辉、谭勋、赵磊担任学术支持,柴鑫萌、黄浩、雷鏊共同策展。
托里县地处天山北麓,地貌辽阔、资源丰富。创作营期间,30位艺术家在托里戈壁、河谷及省道沿线完成了30余件雕塑与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充分结合了当地地理环境与文化特征,既成为展现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的重要符号,也为“文化润疆”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通过艺术与自然的深度融合,作品在推动公共艺术在地实践的同时,彰显了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艺术家们充分利用托里本地石材、砂砾及废弃材料展开实验性探索。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关注材料的可持续性和作品的在地性,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系统性反思。这一方法延续了“荒野艺术计划”的学术探索路径,并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艺术介入激活地方资源,推动乡土文化转化为公共艺术形态,为乡村空间注入了新的价值与意义。
在创作主题上,创作营以“宝贝”和“层”为主题展开——“宝贝”取自当地地名意涵,强调作品与石材、地质纹理的结合,形成可长期保留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层”源于艺术家对托里地貌的直观感受,通过声音、影像与装置作品,探索时间、空间与自然过程的叠加与延展。这一主题实践不仅拓展了当代艺术的学术视野,也为地方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借鉴路径。
主题1:宝贝作品合集
董书兵
《亥时初刻》
花岗岩、钢架
260×150×200cm2025
作品以钢构托起层叠的石材,岩石被赋予柔韧的动态。贯穿其中的外方内圆孔洞引导观者视线,借景塑境,展现刚柔并济,时空交融。亥时初刻,即21:15,是雕塑落成的时刻,彼时托里霞光满天,作品以此命名,记录了这一特定时空的人文印记。
赵磊
《蝶·踪》
花岗岩
8400×4300×10cm2025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land art),以蝴蝶为创作元素,以花岗岩为材料,在草原坡地展开一幅巨型蝶翼。这是一曲对自然的交响,对生命的颂歌。
陈辉
《石痕》
花岗岩、金属锯片
500×400×300cm2025
天然粗粝的石材与局部抛光面形成强烈对比,锯片的嵌入带来切割的力量感。作品置于名为“宝贝”的旷野,荒凉中蕴含锋利与沉稳的张力,象征地域的珍稀与自然时间的深邃,在对峙中延展诗性意味。
谭勋
《地理艺术计划-托里》
花岗岩、黑石矿
1000×1000cm2025
《地理艺术计划-托里》延续了艺术家地理艺术计划,以新疆托里县为基点,凝视天山山脉的磅礴地质史诗。作品将褶皱的巴尔鲁克山脊、深嵌的矿脉与雪水蚀刻的沟壑凝练为大地语言,既呈现西准噶尔造山带77.68%山域覆盖的雄浑肌理,亦暗喻板块碰撞中矿藏的隐秘生长。托里——这座悬浮于亚欧大陆内心的“镜泉”,从此成为地质时间与人文凝视的交汇坐标。
陈虎
《奋斗·宝贝》
花岗岩、钢材、树脂
350×320×320cm2025
蜣螂被誉为生态系统中的清道夫,它们以独特的技艺塑造粪球,宛如展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是维护自然美景的忠诚卫士,是一个值得我们敬畏与尊重的昆虫。人类又何尝不像那些勤劳的蜣螂?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推动着充满酸甜苦辣的“生活之球”,尽管过程艰辛且充满了挑战,但我们仍需勇敢地面对并继续前进。
马天羽
《托里π》
花岗岩
560×150×200cm2025
“π”在数学里没有终点、没有边界。作者用石头把“托里”和“π”结合,让作品属于这片荒野;π的意象,传递对自然、对生命“无限延伸”的敬畏——就像托里的风永远吹向远方,大地永远承载着岁月。
窦付坤
《后·一亿年后·在托里》
花岗岩
600×150×260cm2025
用本地区域亿万年的石材,以在地性创作方式,让艺术介入荒野戈壁滩空间中,石材深沉与厚重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张力。
闫坤
《时间之笺》
花岗岩
600×120×120cm2025
未来之友,幸甚至哉。
岁在公元二零二五年八月十日,蒙董书兵先生之邀,十数人自四方来,会于斯荒,共事艺作。
吾履戈壁,风过旷野,于空旷石滩,为所作寻得命定之坐标。
此物本无深意,唯今日寄于未来之善意戏言耳,愿其于时光荒漠中久回荡焉。
生也倏忽,石也永恒。时间不语,唯石能言。
若有幸,其将永存。
柴鑫萌
《看风景》
花岗岩
210×90×130cm/1件,共3件 2025
作品灵感源自新疆托里地区的自然地貌,该地区三面环山,被山环抱。作者将此自然景观转化为艺术语言,以三把雕刻有起伏山峦的石椅,与远方连绵的群山呼应。当观者行走或坐于石椅之间,视线与画意交融,天地在此交汇——风与云共行,山与心同息。
赖俊杰
《加载日光 》
花岗岩
750×750×80cm2025
以“加载日光”为核心概念,将数字世界里“等待加载”的动态过程,转译为荒漠大地上的静态艺术装置。借几何形体模拟太阳光芒辐射形态,把虚拟的“加载期待”落地为真实可触的艺术存在,在旷野空间构建自然与数字、现实与期待的连接点,让观者在天地苍茫间,感受“日光加载”的诗意等待,唤起对光芒降临、美好将至的憧憬,以及对数字符号与自然本真融合的思考 。
李佳昱
《嵌时》
花岗岩
900×2300×100cm2025
石材厂边角料被漆绘成金银,被人为地重新埋入地下,嵌入的是一种人类行为,更是时间的痕迹。作品从土地中来,又成为宝贝这片风景的一部分,以石为载体,重塑黄金破土时的金色托里,意在从时间维度中,窥探人与自然,与宝贝这片土地的相互联结、共生存续。
吴丽云
《源》
花岗岩、金属丝
200×120×160cm2025
戈壁无垠,静寂如初。石缝涌泉,化作瀑布奔流,穿透岩石的坚硬,激起生命的回响。花岗岩的厚重与金属丝的轻盈在此相遇,凝聚出自然与人造的交响。作品伫立于“宝贝”之地,诉说生命的珍贵与不竭之力。
黄浩 雷鏊
《升力测试件》
岩石、气球
100×260×500cm,2025
作品以岩石与气球的并置建构出一种临界性的视觉装置。在此,重量与升力的物理关系被转化为观念层面的对话:坚固与脆弱、约束与自由、现实与理想。通过实验性的形式手法,艺术家使自然力学在场域中具象化,并进一步延展为对人类处境的隐喻性思考。
谭皓文
《宝贝》
花岗岩
700×1100cm2025
就地取材风化页岩,于托里县山坡拼嵌"宝贝"字形。粗粝石材对话苍茫戈壁,以大地艺术凝固多民族语言中对"爱"的共同呼唤,成为丝路旅人的永恒情感坐标。
董书兵
《宝贝·请坐》
花岗岩、钢架
260×150×200cm 2025
作品置于新疆托里“宝贝”的荒野戈壁,群山环抱。三座石椅静静伫立,邀人停驻,于风与荒野群山间对话,在辽阔与宁静中感受自然的回声。
创作营营地俯瞰
主题2:层作品合集
Dominique Cro(英国)
《untitled》
白铜
2025
这片戈壁滩在地质年代曾是古亚洲海的遗址,海洋生物的化石仍在沉积层中留下痕迹。艺术家以“海百合”为原型,创作出伫立荒野的装置,提示着自然与人类叙事之间的交织与守望。
Dmitrii Olgin(俄罗斯)
《Anonymous hospitality. Part 2.》
蓝晒
2025
本项目探讨历史作为“疯狂档案”的记忆与虚构混合体。在虚假信息与阴谋论横行的时代,艺术家以“重新开始”的仪式回应档案的压迫性整体。通过食物保存与宴饮的主题,将最简单的食材以巴洛克式奢华呈现,营造虚构丰盈。以蓝晒影像与考古现场般的装置,展现他者的遭遇与隐匿,使档案转化为纪念碑。历史在此成为无法完全占有的碎片,记忆、当下与虚构交织成流动的文化地层。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8月26日,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112.HK)正式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ANC业务营收34.4亿元,同比增长5.9%澳新本地市...
9月3日,周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精心创作的歌曲《你是江山》正式发行上线在歌词创作上,《你是江山》中“潜深海似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