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李祖村,梨膏糖的甜香弥漫在青石板巷间,文创工坊里年轻人正埋头设计新产品。这个曾面临人口流失的浙中小村,如今因青年创客的回归焕发勃勃生机。7月18日,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梨韵新承”实践团走进李祖村,对话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村支书方豪龙,探寻党建引领下“共同富裕”的乡村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方书记的合影 孟畅供图
“党建红”串联产业链:一棵梨树的增值之旅
走进村口的创客工坊,实践团成员被眼前的场景吸引:90后设计师正在电脑前修改梨膏糖的新包装,直播间里主播用流利的英语向海外客户介绍产品。方书记介绍,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工坊”模式,将传统梨膏糖产业全面升级。线上对接阿里巴巴、小红书等平台,线下引入智能包装生产线,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已突破65%。
李祖村的梨膏糖制作技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过去用烂梨和次米制作,是民间应对咳嗽感冒的实惠食品。如今产品加入川贝、甘草、罗汉果等中药材,兼具润喉润肺功效,可日常泡饮,既是食品也可药用。目前,“李光堂”梨膏糖已开出18家分店,产业链仍在完善中。村里正推动产品包装升级与文化创意融合,计划将原本5元的产品通过文创赋能卖到50元,并结合文旅打造现场制作场景,引入学生研学资源,推动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原料目前依托本村几百亩梨园,未来计划扩展至义乌、金华以外,同时牢牢守住本地产业根基。
图为李祖村李氏非遗秋梨膏 陈家澧供图
在电商直播间里,“95后”农创客小陈正向网友推介新品:“我们的梨膏糖用古法熬制,但包装设计更年轻化。”方书记补充道,村里已引进12个创业团队,与小红书等平台合作搭建线上展销平台,去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实践团成员不禁感慨道:“李祖村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乡村振兴不是要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要让农村在现代语境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既要守住传统工艺的魂,又要抓住现代营销的脉!”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基建铺路,舞台搭台
“一个村庄没人流就死了,没有年轻人的村庄,就没有发展前途,没有朝气。”方书记坦言,吸引青年返乡需要“刚柔并济”。实践团注意到在硬件上,村里改造了5G网络覆盖的创客中心,建成24小时书屋和咖啡吧;软件上,推出“创客贷”金融扶持,设立村级创业导师团。目前,李祖村40%的返乡青年涉足文旅融合项目,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增收。
图为李祖村左琴右书书院 陈家澧供图
村庄定位为共同富裕示范地、乡村治理创新地、产业产品样板地、农创客高地及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凭借义乌约2.9万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外籍人口的优势,李祖村致力于打造“城里有的农村都有,城里没有的让城里人向往”的全国性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自身从“网红村”转型为“长红村”。村庄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营,统一标识,引进专业团队,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配套建设研学基地、民宿、地下停车场和国防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村里积极培育“农创客”,建设培育学校,提供吃住行学一站式服务,已成功培养多批农村创业主力军。
图为李祖村创客中心梨工坊内部农创产品区 陈家澧供图
文化活态传承:老建筑里的新故事
在与实践团的交流中,方书记强调:“共富不是推倒重来,要让传统和现代对话。”村里对13栋历史建筑实施“数字化保护”,邀请美院团队开发AR导览系统;非遗传承人开设的竹编工作室,则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
漫步村中,实践团注意到一个独特现象:每栋改造的老建筑门口都挂着“文化传承点”的标识。在村史馆,AR技术让游客可以“穿越”到百年前的制糖场景。“保护老房子不是摆设,而是要让它‘活’起来。”方书记说,村里专门成立文化保护基金,将10%的旅游收入用于古建修缮,同时开发数字化档案库。“就像熬梨膏需要文武火交替,乡村振兴也要快慢结合。”方书记的比喻道出治理智慧。眼下,李祖村正筹备“国际手工艺交流周”,计划用传统文化IP链接更广阔市场。
图为李祖村村内小巷景观 陈家澧供图
在文创方面,村里已推出“永不分离”(谐音“有梨”)等梨造型文创产品,相关视频在央视新闻报道获67万点赞。创客们也开发了冰箱贴、钥匙扣等原创产品,未来还计划以村中3棵古樟为原型开发标志性文创,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持续推广。
图为李祖村“永不分梨”标牌 陈家澧供图
乡村治理:以人为本,久久为功
方书记分享治理经验时强调,村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项目立项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书记要具备长远眼光,兼顾未来5-10年发展。他坚持对待村民不分贫富、一视同仁,积极帮扶困难家庭,倡导村民参与公益,培育和谐村风。
在民生方面,村里不断完善医疗等公共服务,让村民就近享受城市级待遇;建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和游客体验。对农创客推出免管理费政策,及时协助解决房屋漏水、纠纷调解等问题,营造“回家般”创业环境。方书记说:“做生意要靠回头客,产品好才是硬道理。第一炮打不响,后续再努力也难有起色。”
图为李祖村村内标语 陈家澧供图
结语:青春之火照亮共富之路
访谈结束时,夕阳为梨园镀上金边。实践团成员感慨道:“年轻人激活了乡村的烟火,更点燃了它的远方。”从过去“脏乱差、交通不便”的窘困,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示范村,保护传统又融入现代,因地制宜不盲目复制,一步步实现共同富裕。正如方书记所言:“做产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干,实实在在干,还要结合创新与改革。”当青春力量与乡土底蕴相遇,李祖村正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陈子璇 )
责任编辑:kj005
「一副饼模,三百昼夜淬炼;一口流心,七度问鼎世界之巅」中秋将至,奶黄月饼始创人——叶永华师傅,静立于皇玥荃湾厂房之中「香港制造」是金漆招...
盛夏的李祖村,梨膏糖的甜香弥漫在青石板巷间,文创工坊里年轻人正埋头设计新产品图为实践团成员和方书记的合影 孟畅供图“党建红”串联产业链...
近日,一场旨在守护女性健康的公益行动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圆满落下帷幕塔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BZUAI)2025年秋季学期迎来史上规模最大的新生群体,共招收403名新生,其中包括首届本科生,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
9 月 3 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街道怡佳社区以 “铭记历史、共沐荣光” 为主题,携手辖区怡佳幼儿园,邀请社区居民、退伍军人代表、...
近日,由中国化学土木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公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建筑安装工程二标段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推动我国...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居家健康养护与康复需求日益多元,无论是久坐办公的年轻人、有基础健康需求的中老年人,还是术后康复人群,都在寻求便捷、安全的健康解决方案扎根健...
2025年9月4日上午,秋高气爽,双流区东升街道五洞桥社区法治广场热闹非凡,一场针对老年群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智慧课堂活动在此精彩开展,吸引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