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期间,中国民航大学“首乘实践行”团队赴天津蓟州、湖南长沙、河北文安等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实地研学等形式,了解基层群众航空出行意愿、助力航空服务优化,同时探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与民航科普的创新路径。此次实践共收集有效问卷800余份。
在天津蓟州爨岭庙烈士陵园,团队成员怀着肃穆的心情开展调研。考虑到场所的特殊性,团队并未直接展开问卷填写,而是先与第三代守陵人柴九洲守陵人深入交流红色历史,在倾听完陵园内革命先烈的事迹后,才结合航空出行相关问题与守陵人沟通。“既要尊重革命先烈、维护陵园的庄严氛围,也要完成调研任务,这样的交流方式既贴心又得体。”守陵人对团队的调研方式给予肯定,也坦诚分享了自己及周边居民的航空出行情况——由于日常出行以短途为主,且对乘机流程不够熟悉,当地居民选择航空出行的频次较低。
随后,团队前往蓟州穿芳峪镇联合村。经过为期两天的问卷发放与入户访谈,团队发现该村居民航空需求较低,且这一情况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联合村以传统农业和小规模果蔬种植为主,居民外出多为周边城市务工或采购,长途出行需求较少;同时,村里虽有零星农家乐,但未形成规模化旅游产业,外来游客数量有限,也间接导致航空需求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团队成员向联合村党支部书记提出建议:“可以结合蓟州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乡村体验’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同时对接民航部门开通短途接驳班车,破除居民航空出行的交通障碍,既带动产业发展,也能提升航空出行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当场表示认可。
图为成员在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聆听村党支部书记的现场讲解。 丁雨萱供图
在蓟州刘庄子村,团队创新采用“线下走访+线上推送”的调研模式。线下,成员们挨家挨户走访,针对老年居民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帮助其完成填写;线上,通过村微信群推送电子问卷链接,并附上简洁的填写指引,方便年轻村民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这种精准化的调研方式,让团队快速掌握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的乘机意愿——老年村民多因“流程复杂”“担心安全”不愿乘机,年轻村民则更关注“机票价格”“航班时刻”等因素。
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团队成员一边学习红色历史,一边开展调研。不同于此前以本地居民为主的调研对象,此次团队覆盖了纪念馆内的游客、工作人员等多群体,还专门访谈了多名外省旅客。一位来自京冀地区的王女士分享道,她们趁暑期自驾前来参观,虽有乘机意愿,但机票价格仍是主要顾虑。团队统计发现,在受访的外省旅客中,有65%的人将“机票价格”列为选择航空出行的主要顾虑,其次是“航班延误风险”。
图为团队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开展线下问卷调查。 丁雨萱供图
除天津外,团队还赴湖南长沙杨家山社区、河北文安福禧社区开展调研。在长沙杨家山,团队提前制作“首乘流程图解”海报,海报以彩色漫画形式,清晰展示了从网上购票、证件准备、值机托运,到安检、登机的全流程,还特别标注了“禁止携带的物品清单”“特殊旅客服务申请方式”等关键信息。居民们对海报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积极提问,队员一一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在居民了解乘机流程后,团队再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0余份,多数居民表示“若有长途出行需求,会优先考虑飞机”。
图为居民们积极参与填写问卷,并在过程中与成员深入交流。 丁雨萱供图
调研结束后,团队还探访了红色芙蓉党史陈列馆,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明晰了首乘服务“既便民又传红”的双重意义——不仅要帮助群众享受民航便利,更要在服务中传递红色精神。
在河北文安福禧社区,团队成员重点围绕“乘机安全”展开科普。针对居民普遍担心的“飞机是否安全”“紧急情况如何应对”等问题,成员们结合民航局发布的安全数据,讲解飞机的安全性能、日常维护流程,以及机舱内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飞机的事故率远低于汽车、火车,每架飞机起飞前都会经过严格检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团队成员的讲解让居民们打消了顾虑。社区居民缴先生说:“以前听人说飞机‘不安全’,一直不敢坐,今天听了讲解才知道是自己误解了,以后出远门就选飞机,能省不少时间。”调研结果显示,经过安全科普后,福禧社区有80%以上的居民表示“愿意尝试航空出行”。
图为团队成员邀请居民们填写“首乘意愿调查”的问卷。 丁雨萱供图
飞机是联通地域、交融多元文化的灵动纽带,契合党的二十大“增进民生福祉”的战略要求。中国民航大学“首乘实践行”团队的此次暑期实践,不仅通过调研摸清了基层群众的航空出行需求与顾虑,更以红色资源为桥梁,将民航科普与民生服务相结合。助力基层居民通晓首乘流程,让其共享民航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以民生温度传承了红色基因,为基层航空服务优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写下了生动的青春注脚。( 丁雨萱 韩若茜)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