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助力民营越剧团破解生存危机、传承越剧文化,2025年8月,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越韵寻踪实践小队开启了丰富的实践行程。团队先奔赴越剧故乡绍兴嵊州,深入当地民营越剧团与传承人促膝长谈,真切触摸到民营剧团资金短缺、人才断层的痛点;随后,又前往宁波镇海,参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金派名家黄美菊老师的讲座,聆听其为民营剧团创新发展“支招”。此外,实践团还走访嵊州当地博物馆、高校,广泛汲取各方智慧,试图为民营越剧团探寻发展路径,以青春之力为传统艺术传承续航。
古韵今风:民营剧团的坚守与传承
在绍兴嵊州东王村,300年树龄的香樟树旁,古戏台雕梁画栋间飘荡着越剧百年的艺术气息。“我们村每个周末都有大戏,天气凉快时,戏迷们经常在戏台上唱戏。”东王村“馨艺越剧团”发起人李秋顺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个由20多位村民组成的剧团,是古戏台最忠实的“常驻嘉宾”——周末,他们在这里唱响《九斤姑娘》等经典老调;农闲时,又在村里自搭的小戏台反复排练。从1851年的“哀哀调”到1887年的“呤哦调”,那些曾在田间地头回荡的古老唱腔,在他们口中代代相传,从未断绝。
图为实践成员在与李秋顺老师访谈。 叶雨霏 供图
李秋顺的越剧情缘,是东王村传承故事的缩影。他从小听着长辈唱越剧长大,爷爷讲的越剧历史成了他最早的“教材”,田间地头飘来的即兴老调则成了最珍贵的宝藏。“上次去《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我们就唱了‘哀哀调’,茅威涛老师说这是100多年前的声音。”他笑着回忆,“《九斤姑娘》的台词,也是我自己编的——以前老调只有哼唱,我就想着把故事填进去。”他家小院也成了村民交流越剧的“文化驿站”。
“其实我们出去演出是没有资金的,买服装都是自己掏钱买。”民营剧团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全靠大家对越剧的热爱支撑着。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李秋顺回忆,村里以前还有好几个民营越剧团,但都因为“没钱撑不下去”而解散了。资金短缺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限制着民营越剧团的发展。即便身陷如此艰难的境地,民营剧团的传承者们依然在坚守着。
为了深化对越剧的了解,团队前往 “中国越剧第一村” 施家岙村。这里不仅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更因其作为女子越剧的发源地而闻名遐迩。村里的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是全国首个村级戏曲博物馆,设在早期女子科班生活学习的旧址八卦台门。耄耋老人俞兆南怀着满腔热忱守护博物馆数十年,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老者,始终与越剧相伴。他对团队成员热情接待,即兴献唱,韵味十足的唱腔瞬间将众人带入越剧的美妙世界。如今,越剧在施家岙村已不止是艺术形式,更融入村民生活,成为情感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嵊州修缮 200 多处古戏台,打造东王村水上戏台、越剧小镇等文化地标;施家岙村作为女子越剧发源地,吸引众多游客感受越剧魅力。2024年,嵊州启动“越剧文化年”系列活动,面向全市200多个行政村开展“富乐嵊州・村村有戏”越剧大展演。国家的重视,政府的支持,嵊州人民的坚持,不仅传播了越剧,更为民营越剧团注入了生机。
名家指路:传统为根,创新为翼
图为黄美菊老师在艺术讲堂发言。张瑜祺 供图
在宁波镇海的艺术讲堂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金派名家黄美菊老师的讲座为民营剧团带来了新思路。当实践团成员问及越剧创新方向时,黄美菊以成功案例《龙门客栈》举例:“沉浸式越剧受观众喜爱,还让青年演员通过剧目出圈,这是很好的尝试。” 她特别提到:“年轻人愿意走近越剧、做相关课题,我相信越剧一定会越来越好。”
创新的实践也已经在嵊州悄然萌芽。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打造的《梦回大观园》,用“入梦-惊梦-出梦”的现代结构重新诠释《红楼梦》,结尾的一曲《丢了歌》,让古典IP与现代精神巧妙对话,吸引了大批青年观众。
活动总结:青春力量构建“三维破局方案”
实践团成员发现,在抖音平台上,“越剧老调新编”的话题播放量已经突破千万,年轻戏迷们用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越剧经典名段,这正是民营剧团可以借力的传播途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码。嵊州当地政府大力推动“越剧进校园”活动,每所学校都开设了越剧课程;东王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为剧团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地;省级比赛也为民营剧团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些举措都为民营剧团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温暖的力量。面对民营越剧团的“生存之困”,年轻的力量正在积极行动起来。越韵寻踪实践小队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三维破局方案”:在传播方面,协助民营剧团运营抖音、B站等新媒体账号,制作“越剧小课堂”“老调新唱”等系列短视频,让百年越剧唱腔能够触达更多年轻群体;
在校园方面,推动“越剧进校园”展演活动,组织高校社团与民营剧团结对,培育年轻的观众群体和后备人才;在产业方面,发挥团队成员的设计专业优势,开发越剧文创产品,将《梁祝》《九斤姑娘》等经典越剧元素融入书签、钥匙扣等物品,为剧团开辟轻资产的增收渠道。传统艺术与青春力量的碰撞,正在为民营越剧团的生存危机,书写着新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稻桶搭台的初心,到如今古戏台前的坚守,民营越剧团的困境突围,不仅仅是艺术传承的课题,更是文化根脉守护的重要任务。当政策支持、名家智慧与青春力量形成合力,这场跨越百年的民营越剧团“破局战”,终将让越剧在民间的土壤中,继续绽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成员设计的越剧文创作品。陈欣雨,沈彩云 供图
结语:实践团的到来,为民营剧团注入青春活力。在东王村,成员们会跟着李秋顺学唱“哀哀调”。离开东王村,团队计划创新实践,将越剧经典元素与热门IP labubu融合,设计出越剧主题书签、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借新形式让传统艺术走进生活,拉近越剧与年轻人距离;同时运营新媒体账号,吸引年轻受众关注民营越剧团,助力越剧文化传承。从稻桶搭台的初心到古戏台新貌,从老艺人坚守到年轻人参与,民营越剧团在越剧故乡,正以鲜活姿态延续百年艺术生命力。正如李秋顺所言:“只要有人听、有人唱,越剧的根就扎在这。”目前,系列文创设计稿已完成打磨,线上推广矩阵也搭建完毕,越韵寻踪实践小队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让越剧在新时代唱出更悠长的回响。
图为实践成员在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的合照。叶雨霏 供图
责任编辑:kj005
暑退秋至,苏州迎来一年中最适宜漫步园林的季节酒店前身为清代御史吴云的旧居与藏书家亢氏的挹秀楼,人文底蕴深厚。吴云是清代著名的收藏家与金石学家,其居所曾是江南文人...
导语:为助力民营越剧团破解生存危机、传承越剧文化,2025年8月,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越韵寻踪实践小队开启了丰富的实践行程古韵今风:民营剧团的坚守与传承在...
为深入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满足老年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工行北京宣武白广路支行立足“贴心服务、生态共建、专业指导”要求,聚焦智能技术应...
为有效提升辖区群众反诈防骗意识,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群众与驾驶员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活动期间,党城派出所所长于天扬就...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利用正成为时代命题此次调研围绕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表达&rdq...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已成功突破50%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作为一种极具战略意义的关键资源,其重要性已然超越石油,成为推动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