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南京南山湖中国社会艺术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内,两百余名中小学生以沉浸式研学叩响历史之门、唤醒国防意识。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淬炼。
图为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活动中讲师与小学生互动现场
一、历史之门 · 红色雕塑前的铿锵回响
红色打卡地大红门前,《百万雄师过大江》雕塑巍然屹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如雷霆贯耳。孩子们列队肃立,齐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声音激荡云霄。老师动情讲述渡江战役如何劈开黑暗、迎来曙光。这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中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信念传递。有学生坚定地说:“我们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以历史唤醒使命,是为国防教育之“根”。
二、英雄之路 · 长廊之间的精神接续
蜿蜒山道两侧,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20余面国防教育宣传栏如一道道精神丰碑。孩子们缓步其间,凝视英雄事迹,眼中既有震撼,更有思索。一位初中生感慨:“原来‘爱国’,就是像他们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以楷模照亮道路,是为国防教育之“魂”。
图为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活动中缅怀先烈现场
三、升旗之礼 · 国旗与心跳的共振
晨光洒落升旗广场,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冉冉升起。那一刻,喧嚣静止,只有心跳与旗升的节奏共鸣。凝视国旗的每一双眼睛,都映照着一片赤诚。仪式无言,却最深切地告诉孩子:国家,是一种值得肃立致敬的信仰。——以仪式凝聚认同,是为国防教育之“情”。
四、旗蕴深心 · 珍藏国旗背后的国家记忆
主厅中央,2023年11月6日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正静静陈列。围绕它,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国旗护卫队原队员龚明讲师声情并茂,讲述旗帜背后的血与火、光荣与梦想。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国旗的红,由鲜血染就;国旗的星,由信念点亮。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烙印。——以象征深化认知,是为国防教育之“识”。
五、艺术之力 · 版画与抗战展览中的时代刻痕
《版画里的中国——时代刻痕》展览及《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以艺术语言述说民族记忆。版画中军民共进的身影、展览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无声却震耳欲聋。有学生驻足良久后说:“我们要让国家不再受欺负!”——以艺术启迪担当,是为国防教育之“梦”。
六、铿锵之誓 · 护旗手与青春的生命契约
在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公开课堂,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国旗护卫队原队员吴函讲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动人的国防教育课。他展示训练时磨破的马靴、被汗水浸透的礼服,讲述如何在严寒酷暑中保持最挺拔的身姿。他说:“在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那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命与国旗的契约。”
当他讲到边防战士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升旗,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守护国境线,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土时,孩子们眼中泛起泪光。一位来自新疆的边防战士视频连线现场,他那被紫外线灼伤的面庞和身后飘扬的国旗,成了最生动的教材。“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战士的声音坚定而深沉,“我们的身后是亿万个家。”
课后,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用勤奋学习和努力奋斗,回报祖国、回报那些守护我们的人,绝不辜负先烈们的期望。”吴函说,希望未来更多大、中、小学生能来到这里,“让国防教育成为青春不可缺少的一课”。——以亲历唤醒信仰,是为国防教育之“誓”。
尾声:教育铸剑,心筑长城
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书记、会长邱新建表示:“我们以创新传承培养爱国强军信念,让国防后备力量从心底生长。”当孩子们在历史中读懂牺牲,在仪式中感受庄严,在艺术中触碰使命,国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
这一天,南山湖畔,国防教育的六重奏鸣,正汇成一曲壮丽的青春交响。历史与当下在此刻交汇,信念与责任在此刻传承——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未来长城里一块坚不可摧的砖。
(艺华/文)
责任编辑:kj005
9月12日,由双创街控股和漳州市(北京)招商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5漳州市(北京)产业协同对接论坛(第2期)在双创街控股CBD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召开北京双创街控股...
2025年9月20日,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南京南山湖中国社会艺术美育强国教育基地内,两百余名中小学生以沉浸式研学叩响历史之门、唤醒国防意识图为美育强国教育基...
近日,全球长寿科学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瑞士日内瓦长寿科学学院(Geneva College of Longevity Sciences...
2025年9月9日,土耳其卫生部长凯末尔·梅米什奥卢(Prof. Dr. Kemal Memişoğlu)率代表团到访科兴集团,考察了科兴流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