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培训领域,“课程听完就忘、技能用不落地”是长期困扰企业与学员的痛点。而有这样一位培训师,凭借十余年深耕经验,以“五真互动教学法”(简称“五真教学法”)为核心,将培训从“单向灌输”变为“问题解决现场”,让学员带着困惑来、拿着方案走。他就是“自驱型领导力赋能培训师”“复合式行动学习工作坊实战导师”——王兴东。近日,我们对话王兴东老师,听他拆解培训落地的核心逻辑,分享一位实战派培训师的坚守与创新。
从企业高管到培训导师:用“实战经历”搭建课程根基
记者:王老师您好,了解到您是从企业高管转型而来的培训师,能否先和读者聊聊您的职业经历?这些经历对您如今的培训工作有哪些影响?
王兴东:其实我的转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经验迁移”。在成为自由培训师之前,我曾在金融行业龙头央企担任分支机构总经理,也做过麦肯锡绩效项目组的甲方负责人,还兼任过大型企业的培训总监、咨询公司的产品合伙人。这些岗位让我站在“企业需求端”和“培训供给端”两个视角,既清楚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明白传统培训为什么容易“脱节”。
比如带团队时,我要面对“新生代员工不好管”“跨部门协作效率低”的实际难题;做绩效咨询项目时,我看到很多企业花大价钱引入体系,却因为员工不会用、不愿用而搁置。这些经历让我坚定一个信念:好的培训必须“解决真问题”,否则就是浪费企业的时间和成本。
转型自由培训师十多年来,我始终带着这种“实战思维”做课程,现在主要有两个标签:“自驱型领导力赋能培训师”和“复合式行动学习工作坊实战导师”。除了企业内训,也会在北大总裁班等高管项目中担任特邀导师,本质上都是用“企业管理者的语言”,帮学员解决“职场里的真困惑”。
三大课程体系:拒绝“碎片化”,打造“一脉贯通”的知识网络
记者:您目前主要向企业交付哪些课程?市面上有观点认为“培训师讲的课越多,专业性越弱”,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王兴东:我目前主打三大类工作坊,每类都能延伸出不同主题的课程,但核心逻辑是“一脉贯通”的,而非零散拼凑。
第一类是“自驱型领导力”系列,既有“教练领导力”“情商领导力”“性格领导力”等专项课程,也有《管理者的心智与角色》《新生代员工管理》等综合课程,核心是帮管理者从“管控型”转向“赋能型”;
第二类是“复合式行动学习定制化工作坊”,比如《企业文化落地》《问题分析与解决》《跨部门协作》等,特点是“带着企业的真实问题来,现场产出解决方案”;
第三类是“引导式TTT内训师培养工作坊”,涵盖《表达与呈现》《创新教学设计》等内容,目标是把“实战培训方法”教给企业内训师,让企业内部培训也能“活起来”。目前这三大体系里,已有12门课程拿到了独家版权证书。
至于“讲得多就不专业”的说法,我认为是“被误解的专业”。真正的专业不是“只讲一门课”,而是“所有课程都在统一的知识体系里”。就像一棵树,主干是“解决企业问题”,枝叶是不同主题的课程,看似分散,实则根系相连。
我接课有个原则:不属于我知识体系的课坚决不接,但只要接了,就敢给承诺——综合满意度(学员+发起人打分)低于8分,任由机构裁处;低于9分,课酬只收80%*。这个承诺我坚持了多年,背后就是“体系化知识”给的底气。
单师交付中长期项目:用“深度陪伴”破解培训“碎片化”难题
记者:听说您经常一个人完成同一批学员的多主题定制化学习项目,这种模式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您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交付方式?对企业而言有哪些价值?
王兴东:每年我都会接三四个这样的中长期项目,全程由我一个人负责,从课程授课到作业辅导,再到结训汇报,客户复购率也很高。
选择这种模式,本质是为了破解“培训碎片化”的问题——很多企业找不同老师讲不同课程,看似内容丰富,但课程之间没有衔接,甚至观点冲突,学员学完还是“一团乱麻”。
单师交付的好处很明确,至少有三点:第一,保证项目连贯性。我能根据企业的核心需求,把多门课程串联成“系统解决方案”,避免内容重复或脱节;第二,深度了解企业痛点。在半年的陪跑中,我能从“课堂”走进“企业实际场景”,甚至参与学员的工作复盘,课程设计会更贴合实际;第三,降低企业沟通成本。企业不用反复对接不同培训师,也不用花时间协调课程逻辑,效率会高很多。
比如去年给一家制造业企业做的“中层管理者赋能项目”,我把“自驱领导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跨部门协作”等多门课串联起来,先通过诊断发现他们的核心问题是“部门墙严重”,再在课程中用他们的真实案例做演练,最后指导学员制定跨部门协作方案。结训时,他们的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还当场签订了协作改进协议,这就是“系统交付”的价值。
五真互动教学法:让培训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落地”
记者:您刚才多次提到“解决真问题”,听说您的“五真互动教学法”是核心抓手,能否具体拆解一下?这种教学法和传统培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兴东:“五真互动教学法”是我多年实战总结的方法论,核心就是让培训“告别隔靴搔痒,直面真实场景”,具体包括五个维度:
1. 立足真场景:通过教学设计,把学员的真实工作场景(比如“管理沟通僵局”“新员工带教难题”)搬进课堂,甚至会用情景剧还原场景,让学员“身临其境学方法”;
2. 沉浸真体验:我的课常常是以“引导布”(也叫粘贴墙)为载体,调动学员参与到课堂体验中,用“库博学习圈” 形成 “体验 - 反思 - 总结 - 应用” 的闭环,强调 “做中学” 和 “反思中学”;
3. 发掘真案例:课堂上不会拿“别人家的案例”来讲,而是现场引导学员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再针对这些案例提供思维工具,延展适用方法,学员会更有共鸣;
4. 解决真问题:这是核心目标。学员会带着自己的实际难题来,我们现场拆解问题、制定方案,很多学员结课时就能拿着可落地的计划回去;
5. 达成真目标:培训不应是“学知识”,而是“改行为”和“换态度”。我会在课程结束后跟进学员的行动落地,比如要求他们提交“30天行动计划”,甚至参与他们的工作复盘,确保培训效果能转化为绩效改善。
和传统培训相比,“五真互动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是从“以讲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问题为中心” 。传统培训是“我讲你听”,学员课后还要自己琢磨怎么用;而我的课程是“你提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课上就能产出可落地的方案,这也是AI无法替代的——AI能给通用方法,但无法精准解决“某家企业某个部门的某个具体问题”。
不用PPT的课堂:引导布教学法背后的“以学员为中心”
记者:之前有机会观摩您的课程,发现您全程不用PPT,只用引导布板书,这种授课方式很特别,您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形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有帮助吗?
王兴东:用引导布上课是我的一大特色,也是“五真互动教学法”的载体。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不用PPT上课”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体验过的学员反馈都很好,核心原因是这种方式能真正实现“以学员为中心”。
传统PPT授课有个局限:内容是提前固定的,讲师很容易陷入“按页念稿”的误区,就算学员提出新问题,也可能因为“不在PPT里”而被忽略。但引导布不一样,它是“动态的知识地图”:
- 灵活调整课程节奏:如果学员对某个话题讨论热烈,我可以在引导布上拓展相关内容;如果某个知识点学员已经掌握,也可以直接跳过,不用被PPT束缚;
- 可视化知识关联:学员的困惑、案例、方案都会贴在引导布上,我们可以随时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形成“逻辑链”,比如把“跨部门协作问题”和“沟通技巧”关联起来,学员能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体系;
- 聚焦学员需求:我不用盯着屏幕看PPT,而是能全程关注学员的表情、反馈,甚至能从学员的发言中捕捉到“没说出口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比如上次给一家互联网公司上课,有个学员提到“95后员工经常请假,不知道怎么管”,我就当场在引导布上开辟了“新生代员工管理”专题,让其他有类似困惑的学员也分享案例,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了“弹性考勤制度”“兴趣激励法”等3个具体方案。课后那个学员说:“本来只是随口一提的困惑,没想到当场就找到了办法,这种课比听PPT有用多了。”
当然,这种方式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需要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掌握足够的思维模型,还要有很强的现场引导能力。但对学员来说,这种“灵活、互动、聚焦问题”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新书《管理觉醒》:把“行动学习研讨会”搬进书本
记者:听说您的新书《管理觉醒——用行动学习研讨会激活引导式管理》已经出版,近30万字的篇幅,这本书主要想传递什么核心观点?对读者有哪些实际帮助?
王兴东:这本书是写给团队管理者的,也希望能让企业和培训机构更了解“定制化工作坊”的价值。
我写了一段顺口溜自嘲:“培训课堂有成果,写书只怕难及格。工作坊中放光彩,文字阵里费琢磨。三十万字终成册,两载耕耘几波折?诚惶诚恐呈君阅,丑妇也得见公婆!”其实是想表达:我不是“理论派作者”,而是想把“工作坊里的实战方法”用文字呈现出来,让管理者能“照着做”。
这本书的核心是“引导式管理”——传统管理是“管理者做决策,下属执行”,而引导式管理是“管理者做引导,团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了让这个理念落地,我在书中重点拆解了两个可复制的工具:“问题解决研讨会”和“管理改善研讨会”,这也是我在企业培训中验证过的有效方法。
书中既有理论逻辑,也有实战细节:比如“问题解决研讨会”的思维模型、流程步骤、工具模板、实战案例等。管理者看完后,哪怕没有专业培训师引导,也能照着流程组织团队开会,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而是“团队共同的事”,而“行动学习研讨会”就是激活团队能力的钥匙。
结语:好的培训师,要做“团队问题的解决者”
记者:最后想问问您,在培训行业深耕十多年,您认为一名“好的培训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对未来的培训行业有什么期待?
王兴东:我认为好的培训师有两个核心特质:一是“有体系化的知识储备”,能把零散的方法串联成“解决问题的工具箱”;二是“有紧贴实际的教学设计”,能让学员在体验中学会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具备这两个特质,就算讲多门课,也能保证效果,因为核心都是“解决真问题”。
对行业的期待,我希望能少一些“流量噱头”,多一些“实战价值”。现在有些培训师靠“讲段子”“造概念”吸引关注,但课程结束后学员什么都带不走,这不仅浪费企业资源,也会让行业失去信任。我始终相信,培训的价值不是“让学员听完觉得精彩”,而是“让学员回去能用起来,能解决问题” 。
未来,我还会继续深耕“五真互动教学法”,也希望通过《管理觉醒》这本书,让更多管理者学会“引导式管理”,让培训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成本项”。
专访结束时,王兴东老师正在准备下一场“定制化行动学习工作坊”,他的电脑里存着厚厚的学员课后作业——每一份作业上,都有他用红笔标注的批语。对他而言,培训不是“重复的授课”,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问题解决之旅”,而“五真互动教学法”,就是这场旅程中最坚实的指南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9月12日,第一届创智未来大会(SII TechFest 2025)暨上海创智学院一周年庆典在沪圆满落幕联合实验室奠基终端智能生态作为院庆核心成果,上海创智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 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9月21日上午,由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和天元公...
都市女性肌肤老化速度的加快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值得推荐品牌小石丸NMN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时光Ultra专利技术和99.9%纯度β-...
作为 LED 显示屏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雷曼光电深耕行业20余年,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引领LED显示大屏领域的发展方向今天,雷曼光电正式宣布,面向国内...
2025年9月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之《中药临方调配(一)复配霜一人一方创新应用专场》在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重庆厅盛大举行权威专家云集...
- 近日,现代汽车在美国举办了2025 CEO投资者大会,面向全球投资者、分析师及信用评级机构代表公布了中长期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下, 现代汽车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