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用“五真互动教学法”打破培训落地困局——专访实战派培训师王兴东

用“五真互动教学法”打破培训落地困局——专访实战派培训师王兴东
2025-09-22 16:36:01 来源:今报在线

在企业培训领域,“课程听完就忘、技能用不落地”是长期困扰企业与学员的痛点。而有这样一位培训师,凭借十余年深耕经验,以“五真互动教学法”(简称“五真教学法”)为核心,将培训从“单向灌输”变为“问题解决现场”,让学员带着困惑来、拿着方案走。他就是“自驱型领导力赋能培训师”“复合式行动学习工作坊实战导师”——王兴东。近日,我们对话王兴东老师,听他拆解培训落地的核心逻辑,分享一位实战派培训师的坚守与创新。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pCwjQQUXMFHj.png

从企业高管到培训导师:用“实战经历”搭建课程根基

记者:王老师您好,了解到您是从企业高管转型而来的培训师,能否先和读者聊聊您的职业经历?这些经历对您如今的培训工作有哪些影响?

王兴东:其实我的转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经验迁移”。在成为自由培训师之前,我曾在金融行业龙头央企担任分支机构总经理,也做过麦肯锡绩效项目组的甲方负责人,还兼任过大型企业的培训总监、咨询公司的产品合伙人。这些岗位让我站在“企业需求端”和“培训供给端”两个视角,既清楚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明白传统培训为什么容易“脱节”。

比如带团队时,我要面对“新生代员工不好管”“跨部门协作效率低”的实际难题;做绩效咨询项目时,我看到很多企业花大价钱引入体系,却因为员工不会用、不愿用而搁置。这些经历让我坚定一个信念:好的培训必须“解决真问题”,否则就是浪费企业的时间和成本。

转型自由培训师十多年来,我始终带着这种“实战思维”做课程,现在主要有两个标签:“自驱型领导力赋能培训师”和“复合式行动学习工作坊实战导师”。除了企业内训,也会在北大总裁班等高管项目中担任特邀导师,本质上都是用“企业管理者的语言”,帮学员解决“职场里的真困惑”。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aENRmilznjZu.png

三大课程体系:拒绝“碎片化”,打造“一脉贯通”的知识网络

记者:您目前主要向企业交付哪些课程?市面上有观点认为“培训师讲的课越多,专业性越弱”,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王兴东:我目前主打三大类工作坊,每类都能延伸出不同主题的课程,但核心逻辑是“一脉贯通”的,而非零散拼凑。

第一类是“自驱型领导力”系列,既有“教练领导力”“情商领导力”“性格领导力”等专项课程,也有《管理者的心智与角色》《新生代员工管理》等综合课程,核心是帮管理者从“管控型”转向“赋能型”;

第二类是“复合式行动学习定制化工作坊”,比如《企业文化落地》《问题分析与解决》《跨部门协作》等,特点是“带着企业的真实问题来,现场产出解决方案”;

第三类是“引导式TTT内训师培养工作坊”,涵盖《表达与呈现》《创新教学设计》等内容,目标是把“实战培训方法”教给企业内训师,让企业内部培训也能“活起来”。目前这三大体系里,已有12门课程拿到了独家版权证书。

至于“讲得多就不专业”的说法,我认为是“被误解的专业”。真正的专业不是“只讲一门课”,而是“所有课程都在统一的知识体系里”。就像一棵树,主干是“解决企业问题”,枝叶是不同主题的课程,看似分散,实则根系相连。

我接课有个原则:不属于我知识体系的课坚决不接,但只要接了,就敢给承诺——综合满意度(学员+发起人打分)低于8分,任由机构裁处;低于9分,课酬只收80%*。这个承诺我坚持了多年,背后就是“体系化知识”给的底气。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PawUNTgdgheR.png

单师交付中长期项目:用“深度陪伴”破解培训“碎片化”难题

记者:听说您经常一个人完成同一批学员的多主题定制化学习项目,这种模式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您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交付方式?对企业而言有哪些价值?

王兴东:每年我都会接三四个这样的中长期项目,全程由我一个人负责,从课程授课到作业辅导,再到结训汇报,客户复购率也很高。

选择这种模式,本质是为了破解“培训碎片化”的问题——很多企业找不同老师讲不同课程,看似内容丰富,但课程之间没有衔接,甚至观点冲突,学员学完还是“一团乱麻”。

单师交付的好处很明确,至少有三点:第一,保证项目连贯性。我能根据企业的核心需求,把多门课程串联成“系统解决方案”,避免内容重复或脱节;第二,深度了解企业痛点。在半年的陪跑中,我能从“课堂”走进“企业实际场景”,甚至参与学员的工作复盘,课程设计会更贴合实际;第三,降低企业沟通成本。企业不用反复对接不同培训师,也不用花时间协调课程逻辑,效率会高很多。

比如去年给一家制造业企业做的“中层管理者赋能项目”,我把“自驱领导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跨部门协作”等多门课串联起来,先通过诊断发现他们的核心问题是“部门墙严重”,再在课程中用他们的真实案例做演练,最后指导学员制定跨部门协作方案。结训时,他们的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还当场签订了协作改进协议,这就是“系统交付”的价值。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BegkWiYLWRBh.png

五真互动教学法:让培训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落地”

记者:您刚才多次提到“解决真问题”,听说您的“五真互动教学法”是核心抓手,能否具体拆解一下?这种教学法和传统培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兴东:“五真互动教学法”是我多年实战总结的方法论,核心就是让培训“告别隔靴搔痒,直面真实场景”,具体包括五个维度:

1. 立足真场景:通过教学设计,把学员的真实工作场景(比如“管理沟通僵局”“新员工带教难题”)搬进课堂,甚至会用情景剧还原场景,让学员“身临其境学方法”;

2. 沉浸真体验:我的课常常是以“引导布”(也叫粘贴墙)为载体,调动学员参与到课堂体验中,用“库博学习圈” 形成 “体验 - 反思 - 总结 - 应用” 的闭环,强调 “做中学” 和 “反思中学”;

3. 发掘真案例:课堂上不会拿“别人家的案例”来讲,而是现场引导学员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再针对这些案例提供思维工具,延展适用方法,学员会更有共鸣;

4. 解决真问题:这是核心目标。学员会带着自己的实际难题来,我们现场拆解问题、制定方案,很多学员结课时就能拿着可落地的计划回去;

5. 达成真目标:培训不应是“学知识”,而是“改行为”和“换态度”。我会在课程结束后跟进学员的行动落地,比如要求他们提交“30天行动计划”,甚至参与他们的工作复盘,确保培训效果能转化为绩效改善。

和传统培训相比,“五真互动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是从“以讲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问题为中心” 。传统培训是“我讲你听”,学员课后还要自己琢磨怎么用;而我的课程是“你提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课上就能产出可落地的方案,这也是AI无法替代的——AI能给通用方法,但无法精准解决“某家企业某个部门的某个具体问题”。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JdvuiiGKiQqR.png

不用PPT的课堂:引导布教学法背后的“以学员为中心”

记者:之前有机会观摩您的课程,发现您全程不用PPT,只用引导布板书,这种授课方式很特别,您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形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有帮助吗?

王兴东:用引导布上课是我的一大特色,也是“五真互动教学法”的载体。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不用PPT上课”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体验过的学员反馈都很好,核心原因是这种方式能真正实现“以学员为中心”。

传统PPT授课有个局限:内容是提前固定的,讲师很容易陷入“按页念稿”的误区,就算学员提出新问题,也可能因为“不在PPT里”而被忽略。但引导布不一样,它是“动态的知识地图”:

- 灵活调整课程节奏:如果学员对某个话题讨论热烈,我可以在引导布上拓展相关内容;如果某个知识点学员已经掌握,也可以直接跳过,不用被PPT束缚;

- 可视化知识关联:学员的困惑、案例、方案都会贴在引导布上,我们可以随时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形成“逻辑链”,比如把“跨部门协作问题”和“沟通技巧”关联起来,学员能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体系;

- 聚焦学员需求:我不用盯着屏幕看PPT,而是能全程关注学员的表情、反馈,甚至能从学员的发言中捕捉到“没说出口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比如上次给一家互联网公司上课,有个学员提到“95后员工经常请假,不知道怎么管”,我就当场在引导布上开辟了“新生代员工管理”专题,让其他有类似困惑的学员也分享案例,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了“弹性考勤制度”“兴趣激励法”等3个具体方案。课后那个学员说:“本来只是随口一提的困惑,没想到当场就找到了办法,这种课比听PPT有用多了。”

当然,这种方式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需要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掌握足够的思维模型,还要有很强的现场引导能力。但对学员来说,这种“灵活、互动、聚焦问题”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IObqEeJbkAlh.png

新书《管理觉醒》:把“行动学习研讨会”搬进书本

记者:听说您的新书《管理觉醒——用行动学习研讨会激活引导式管理》已经出版,近30万字的篇幅,这本书主要想传递什么核心观点?对读者有哪些实际帮助?

王兴东:这本书是写给团队管理者的,也希望能让企业和培训机构更了解“定制化工作坊”的价值。

我写了一段顺口溜自嘲:“培训课堂有成果,写书只怕难及格。工作坊中放光彩,文字阵里费琢磨。三十万字终成册,两载耕耘几波折?诚惶诚恐呈君阅,丑妇也得见公婆!”其实是想表达:我不是“理论派作者”,而是想把“工作坊里的实战方法”用文字呈现出来,让管理者能“照着做”。

这本书的核心是“引导式管理”——传统管理是“管理者做决策,下属执行”,而引导式管理是“管理者做引导,团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了让这个理念落地,我在书中重点拆解了两个可复制的工具:“问题解决研讨会”和“管理改善研讨会”,这也是我在企业培训中验证过的有效方法。

书中既有理论逻辑,也有实战细节:比如“问题解决研讨会”的思维模型、流程步骤、工具模板、实战案例等。管理者看完后,哪怕没有专业培训师引导,也能照着流程组织团队开会,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而是“团队共同的事”,而“行动学习研讨会”就是激活团队能力的钥匙。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rpjlsiqHWSVT.png

结语:好的培训师,要做“团队问题的解决者”

记者:最后想问问您,在培训行业深耕十多年,您认为一名“好的培训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对未来的培训行业有什么期待?

王兴东:我认为好的培训师有两个核心特质:一是“有体系化的知识储备”,能把零散的方法串联成“解决问题的工具箱”;二是“有紧贴实际的教学设计”,能让学员在体验中学会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具备这两个特质,就算讲多门课,也能保证效果,因为核心都是“解决真问题”。

对行业的期待,我希望能少一些“流量噱头”,多一些“实战价值”。现在有些培训师靠“讲段子”“造概念”吸引关注,但课程结束后学员什么都带不走,这不仅浪费企业资源,也会让行业失去信任。我始终相信,培训的价值不是“让学员听完觉得精彩”,而是“让学员回去能用起来,能解决问题”

未来,我还会继续深耕“五真互动教学法”,也希望通过《管理觉醒》这本书,让更多管理者学会“引导式管理”,让培训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成本项”。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22/lUqqKfiIaaWx.png

专访结束时,王兴东老师正在准备下一场“定制化行动学习工作坊”,他的电脑里存着厚厚的学员课后作业——每一份作业上,都有他用红笔标注的批语。对他而言,培训不是“重复的授课”,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问题解决之旅”,而“五真互动教学法”,就是这场旅程中最坚实的指南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