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班的灯火还未熄灭,崂山区金家岭金融区某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已拎起瑜伽垫,走向楼下的临时教室——他们不是去健身,而是参加一场由团区委主办的“青年夜校”课程。瑜伽、热门舞蹈、非遗手作……这些原本属于周末或下班后的“兴趣班”,如今成了崂山青年争相打卡的“夜间能量站”。
自2025年崂山团区委启动“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以来,累计开课250余期,服务青年超5000人次。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课程报名常常“秒光”,夜校连续18个月不间断开课,企业青年主动要求增设班次——这股席卷楼宇与社区的“夜校热”,折射出的不仅是学习热情,更是一座城市对青年群体的深层吸引力。
楼宇旁开课,把课堂搬进“生活半径”
“以前报个兴趣班,光通勤就要一小时。”在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工作的李静坦言,工作节奏快、时间碎片化,曾让他对业余学习望而却步。如今,园区内就有青年夜校上课点,健身操、瑜伽各种课程轮番登场,“下楼就能上课,学完还能和同事聊两句,像回到了大学社团。”
这正是崂山夜校的破局之道:打破“组织找青年”的传统模式,转而“团组织在哪,服务就覆盖到哪”。通过构建“5+N”联动阵地矩阵——以5个街道青年之家为核心,联动楼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N个流动阵地,将课堂精准嵌入青年的“生活圈”与“工作圈”。
在金融聚集区,30多座商务楼宇成为夜校“主战场”,50余期课程吸引大量青年参与;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在建立团组织的同时同步打造夜校示范点,已吸引园区内82家企业的青年在园区内参与健身操、瑜伽等活动,18个月的连续开课周期,更体现出服务的稳定性。
青年“点单”,夜校“接单”:从“我教你学”到“你需我供”
“我们不做‘填鸭式’课程,而是让青年自己‘点菜’。”崂山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校推行“青年点单、夜校接单”模式,通过电子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前置调研需求,课后收集满意度反馈,形成“调研—反馈—优化”闭环。
数据显示,目前夜校围绕“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形势政策”四大板块,推出非遗传承、AI应用、职场礼仪、崂山文化等一批具有引领性和“烟火气”的优质课程,更有针对机关、企业、社区青年的“定制课包”,真正实现“千人千面”。报名方式也极简高效:依托“青春崂山”公众号,实行“一课一报+线下打卡”双轨制,增强参与便捷性和持续性。
思想引领“润物无声”:在香牌制作中读懂文化,在法律课里看见时代
夜校的深层价值,不止于“学技能”“交朋友”。如何让思想引领不生硬、不空洞?崂山的答案是:把正能量“缝进”日常课程里。
一堂非遗香牌制作课,不只是传授技艺,更融入传统文化溯源与匠人精神解读;一场法律科普讲座,从劳动合同讲到知识产权,潜移默化传递法治理念;乡村振兴主题课,则邀请青年创业者现身说法,让“国家战略”变成“身边故事”。
“榜样不是高高在上的雕像,而是和我一样熬夜改PPT的人。”一位听众感慨。通过邀请青联委员、青年讲师团成员走进夜校,团区委让“奋斗叙事”更具代入感。配合短视频、推文等新媒体传播,主流声音在青年圈层中实现“破圈”传播。
多方协同,双向奔赴: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实验”
夜校的可持续,离不开资源整合。崂山团区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联动高校师资、企业资源、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形成“共青团牵头、多方参与、青年受益”的生态闭环。
夜校的价值早已超越“学习平台”本身,成为连接青年与社会的“纽带”。发动青年学子志愿者参与运营管理,既为青年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也让“青春崂山”等官方平台被更多人知晓,拉近了党团组织与新兴领域青年的距离。夜校建设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基层治理、人才招引等重点工作结合,提升“青年优居计划”吸引力,助力崂山打造“青年心生向往、安居乐业”的梦想城区,这份“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与“助推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正让崂山区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心生向往、安居乐业”的梦想之地。
从“没人来”到“抢着上”,从“临时活动”到“长效机制”,崂山青年夜校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新篇章。在这里,夜晚不再只是加班与刷剧的时间,更成为充电、连接、成长的“黄金四小时”——而这座城市的未来,正悄然被点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香港艺人韩子亮官宣签约内地影视公司,同时确定接拍一部男模题材电影,宣告事业重心转向内地并正式复出为更好地诠释电影中男模角色,韩子亮近期主动深入行业场景体验...
浙江东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面意义特殊的锦旗2025年8月24日晚,一场因电路老化引发的火灾,让河南省新蔡县建美电器有限公司的四间门店陷入火海,价值二十余万...
在当今不断演变的工业环境中,物联网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工业物联网的崛起,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工业格局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端侧设备与物联网网关逐渐成为...